近日,有媒體報道,在二手網絡交易平臺上,有人以“賣助眠藥”為名,銷售管制類精神藥品,一些號稱能搞到助眠藥物的藥販子聲稱有相關藥物,加微信就能購買。那么,此類藥品真的能輕易買到嗎?買賣、持有這類藥物達到一定數量,要承擔怎樣的法律責任?
二手交易平臺銷售處方“失眠藥”
售價漲了十多倍
在二手交易平臺,有的賣家以“助眠神器”為名,銷售國家管制的一類精神藥品“三唑侖”以及其他類別的管制精神藥品。還有的賣家在失眠相關論壇專門貼出自己的微信,稱想要快速治療失眠,可以私聊聯系。也有網友失眠后不去看醫生,而是直接在網上問哪里有藥?這時,賣家就會在下方留言。
雙方取得聯系后,賣家會發來一個二手交易平臺上的商品,往往是普通商品鏈接,但售價卻是三唑侖、地西泮等藥物的十多倍。購買后,賣家會通過快遞郵寄藥品。
作為鎮靜安眠藥,三唑侖、地西泮用于治療失眠、焦慮,但其實很多管制類精神藥品,濫用后也可以成為毒品。目前國家規定的相關藥品一共430多種,其中有精神抑制類、麻醉類等,必須由醫生根據患者病情開具處方才能購買。
專家:地西泮等一旦濫用會成癮
醫生考取處方資格才能開藥
中國藥師協會藥學服務創新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冀連梅告訴記者,地西泮就是常見的“安定”,一旦濫用則會成癮。
“三唑侖其實和安定,也就是地西泮是同類,叫苯二氮卓類藥,學名叫鎮靜催眠藥,小劑量的時候有鎮靜的作用,中劑量使用有催眠的作用,就把它當安眠藥用。但是如果這一類的東西大劑量使用,就有麻醉的作用,麻醉容易依賴和成癮,非醫療目的就會把它當成毒品。”
冀連梅表示,現在網絡上購買管制類精神藥物的,一般有兩種人,一種就是為了過量服用,把它當做“毒品”使用,這也是打擊的重點。還有一類人,雖然出現了精神上的焦慮癥狀,但苦于社會傳統對“精神疾病”的擔心,不去看醫生,自行買藥服用,這也非常危險。
“第一,醫生必須考取了這一類藥品的處方資格才可以開藥。第二,對于醫生開多大的量有嚴格的限制。有些人有精神相關的疾病,但是不愿意去精神科就診。其實,精神類的疾病就是心理上的感冒,藥物一定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使用,因為它們風險太高,我們才有管控。”
二手交易平臺上能買得到此類藥品,對此,一家二手交易平臺表示,管制類藥物都屬于違規違禁品,平臺有禁止發布的限制措施,同時用戶也可以通過平臺舉報,平臺會及時核實、下架,并對違規賬號進行封禁等處理。
此外,平臺會不斷更新詞庫等加大對商品變形詞的甄別,并已和相關執法部門建立聯動機制共同打擊網絡黑產。網絡黑產也會通過繞開關鍵詞、其他平臺事先聯系等方法規避監管,需要用戶和平臺方攜手打擊。
律師:販賣精神管制類藥品也可能被認定為販毒并追究刑責
記者梳理統計中國裁判文書網公開信息發現,2019年8月至今年8月,兩年間共有231起涉及走私、販賣常見一、二類精神藥品的刑事案件宣判。其中違法者多通過互聯網社區推銷,利用二手平臺進行支付,通過物流快遞完成交易,形成一個完整“網上黑市”交易鏈條。
前不久,山東濟南歷下區警方就在走訪中發現,轄區內一家醫院開具了比往常多3倍至4倍的精神類藥品,這些藥品都被一個團伙賣到了外地,供癮君子吸食。
歷下公安分局禁毒大隊民警馬廷華介紹說:“一個犯罪嫌疑人一天去六、七個科室,甚至還會換別的醫院。有的就是裝病長期開,有時候醫師沒有足夠的警醒,覺得再給開上幾盒去穩定病情。在網上進行販賣,通過癮君子吸食,然后滿足自己的毒癮,藥價翻了4倍到5倍,賺取差價,這就是販毒的行為。”
北京市萬商天勤律師事務所律師吳偉召介紹,國家禁毒辦專門有對管制類精神藥品、麻醉藥品依賴性折算表。湖南婁底一被告人羅某某販賣4支140毫克地西泮,盈利48元,根據《非法藥物折算表》等于0.000014克海洛因,羅某某因販賣毒品罪被法院判處有期徒刑7個月,并處罰金3000元。互聯網上這些賣家一旦被查獲,被認定為販毒的可能性極高,而購買者也會承擔相應責任。
“走私、販賣、運輸毒品,無論數量多少都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精神類管制藥品和麻醉藥品也可以作為毒品予以認定,以藥品的名義販賣毒品,采用隱蔽手段或明顯違背合法物品慣常交接方式的,一般也極易認定為販賣毒品。如果購買人采用了上述方式購買,同理也會認定為非法持有毒品罪。”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