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活方式平臺小紅書上出現了不少“377被禁用”、“377產品清倉”的帖子。
所謂“377”實為化妝品原料“苯乙基間苯二酚”的俗稱,是一種以美白功效著稱的明星成分。不少化妝品牌甚至會直接用“377”來命名產品,以突出其美白功效。
界面時尚通過搜索發現,潤百顏的菁透煥亮次拋原液、百植萃377瑩亮舒潤面膜、John Jeff377煙酰胺多維煥亮精華液等以377成分為宣傳特色的護膚產品目前均已在官方旗艦店下架。
與此同時,在搜索相關下架產品時,不少個人淘寶店鋪正在折價出售這些產品。這些店鋪還會在商品詳情頁列出品牌的授權協議以表明貨源可靠性。
實際上,早在11月份就有網傳消息表示廣東地區添加“377”原料的產品備案被大范圍駁回。此外,一份疑似來自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國家藥監局”)的文件廣為流傳,其中表示將對添加了苯乙基間苯二酚的普通化妝品進行查處。
雖然具體監管詳情尚未有公開披露,但“377”成分監管收緊的信號確實正在變得更為明顯。
根據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期發布的《普通化妝品備案問答(十五)》,“377”的商品名為SymWhite®377,于2012年被國家食藥監局批準作為化妝品原料使用。批準公告中明確了“377”使用目的為“美白肌膚,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形成”,而且規定了使用限量。
但從2021年初開始實施的新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中明確表示,用于“祛斑美白”的化妝品以及宣稱新功效的化妝品為特殊化妝品。同時,《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也要求“調整已使用的化妝品原料的使用目的、安全使用量等的,應當按照新原料注冊、備案要求申請注冊、進行備案。”
這意味著普通化妝品無論在產品功效和對外宣傳中都不能在“美白”一詞上做文章。
從此前的宣傳文案可以看出,這些緊急下架的“377”護膚產品并未直接寫明“美白”的功效,而是通過“煥亮”、“提亮”、“抗黑”等打擦邊球的形容詞來促使消費者聯想到“美白”。
而隨著“成分黨”的大行其道,類似“377”、“煙酰胺”這樣以美白效果為特色的原料成分早已通過社交媒體平臺的宣傳為消費者熟知。即使不提及“美白”,消費者也會自動產生該產品具有美白功效的印象。這也是為什么商家越來越傾向于將核心成分作為重要內容放入宣傳頁面中的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前述近期下架的“377”產品在國家藥監局上的備案記錄均顯示為“國產普通化妝品”。根據國家藥監局官網的化妝品公示信息查詢,國產和進口的普通化妝品(原非特殊化妝品)中有很多宣稱提亮的化妝品中含有該成分,且有很多是顯示備案資料核查通過的。
對此,中貿合規中心合規總監邵歡對界面時尚表示,根據《化妝品注冊備案管理辦法》第三條化妝品備案,是指備案人依照法定程序和要求,提交表明化妝品安全性和質量可控性的資料,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對提交的資料存檔備查的活動。“備案”是一個存檔備查的活動,因而化妝品備案注冊人應該對產品承擔主體責任。
邵歡認為,已經備案的普通化妝品中使用了“377”應當停止生產并注銷該產品的備案或者申請該原料的新原料備案。已上市的產品應當實施召回。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