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做專才能做精,只有做精才能做久做大做長,中小企業走“專精特新”之路任重道遠。近日,不少在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將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任務,通過先學一步、創新載體、抓好落實,繼續用“小身板”匯聚“大能量”。
今年以來,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極其亮眼,六家登陸科創板,一家在創業板上市。記者從市經信局了解到,合肥已評定1037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初步建立了良性梯度培育格局。其中,“小巨人”企業戶數位居省會城市第六位。
打破壟斷
為工業機器人安裝“大腦”
今年11月,伴隨如潮的掌聲和快門聲,巨一科技在上交所科創板鳴鑼開市。作為本土專精特新企業,它的成長,幾乎和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同步。
“2009年,合肥獲批全國新能源汽車‘雙試點’城市,那一年我們迅速切入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電驅動系統業務領域,著手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技術路徑探索。”成功并不僅僅是選對了賽道,更需要在這個領域心無旁騖地耕耘。據該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團隊在國內率先開展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項目的研究,確定了“先集成創新再進行單元技術創新”的研發思路,先后開發出涂膠、搬運、點焊、弧焊等機器人,并成功在江淮、奇瑞等汽車制造企業使用。
取得初步成功后,企業研發團隊又從國外采購工業機器人裸機,自己安裝“大腦”——工業機器人集成控制系統,讓機器人在汽車生產過程中能夠完成涂膠、搬運、點焊、弧焊、總裝等工作,逐步打破了國外企業的壟斷地位。同時,還與世界著名的工業機器人制造公司德國庫卡開展技術合作,開發機器人系統。
如今,巨一科技快速成長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擁有了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汽車白車身智能連接生產線、汽車動力總成智能裝測生產線、動力電池智能裝測生產線等一批“拳頭作品”;累計獲得授權專利526項;先后主持或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智能制造專項、國家863計劃、省重大科技專項等國家及省部級項目40余項。
蔚來汽車中國總部落戶合肥、大眾在肥建設新能源汽車基地、首條自動駕駛5G示范線開通運營……看時局,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路徑明晰。這家專注智能裝備和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的民營企業,也謀定輕量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將與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與生態圈合作伙伴抱團,成為智能解決方案的全球領跑者。”已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巨一科技在智能裝備領域的在手訂單余額已達36.05億元。
專注細分
開拓創新成為行業“隱形冠軍”
門密封條,是冰箱眾多零部件中的“小微”部件,卻直接影響著產品品質。瞄準這一零部件,本土企業萬朗磁塑開拓創新將其做到極致,成為行業“隱形冠軍”。
走進萬朗磁塑生產車間,一條條門封生產線全速運轉,工人們緊張有序地忙碌著,這里的產品出廠后將直接運至本地家電企業車間。“對于我們而言,已沒有明顯的淡旺季之分。由于國內和海外市場周期切換,公司訂單基本飽和。”據企業負責人介紹,企業在國內冰箱磁性門封細分市場占有較高的份額。
要想成為市場的“常青樹”,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是制勝法寶。“重視技術研發投入,目前共有專利205項,其中發明專利27項。”作為專精特新企業,萬朗磁塑擁有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市級工業設計中心、CNAS認證實驗室;公司主持制定、修訂的三項行業標準已于2013年、2019年分別頒布實施。值得一提的是,企業成功開發的《TPE冰箱門密封條的研究與開發技術》,曾獲得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三等獎。
“受疫情影響較小,整體勢頭良好,去年利潤比前年逆勢增長44.8%。”作為國內外家電頭部品牌的主力供應商,2020年,安徽萬朗磁塑本部在經開區應稅銷售額12.2億元,同比增長38.6%。“這個成績,離不開政府的關心支持,更得益于合肥良好的營商環境。”據企業負責人介紹,政府在政策資金、產業鏈對接、招工等方面全方位支持企業做大做強。
除了合肥本部外,萬朗磁塑在泰國、越南等國投資建廠,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海外員工數百人,目前經營狀態良好。”對于未來,企業也有了明確的目標,專注細分領域努力建成在國際上具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
合肥評定
1037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專精特新,主要體現在四個“專”上——專注核心業務補短板、專注細分市場做精品、專注獨門絕技顯特色、專注創新能力謀突破。
在這些方面,合肥企業均有不俗表現。比如,科拜耳新材料推出的CPP復合冰箱內膽材料,徹底解決了長期困擾冰箱行業的“膽裂”問題;恒泰動力狠抓產品結構調整,優化產業轉型方向,主營產品在風冷機活塞細分市場上占有率達60%;勁旅環境運用“互聯網+”技術,搭建生活垃圾分類系統及生態環境綜合治理“1+N”管理模式,解決了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中固廢處理方面的痛點難點……
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1月24日,2021年度合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評定出爐,安徽科大訊飛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162家企業為2021年度合肥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記者從合肥市經信局了解到,目前,合肥先后6批次評定1037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含第6批162家擬評定企業),初步建立了良性梯度培育格局。其中,“小巨人”企業戶數位居省會城市第六位。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合肥對冠軍和“小巨人”企業的支持方式更加精準化,由一次性事后獎補,調整為連續三年的持續性資金支持,并將企業自身發展情況作為獎補前提條件之一。同時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情況納入市政府目標管理績效考核和工業發展目標考核,凝聚市縣兩級工作合力,共同推進全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記者還從市經信局了解到,今年還推薦科拜耳新材料等41個企業項目入庫安徽省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項目庫,股權融資需求18.8億元。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樂天茵子
合肥“專精特新”企業發展現狀
梯度培育
今年8月,合肥42戶企業入圍第三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以下簡稱“小巨人”企業)。至此,全市 “小巨人”企業戶數累計達61戶,占全省(229戶)的26.6%、全國(4762戶)的1.3%,位居省會城市第六位,在全國城市排名中居第15位(含直轄市)。
另外,全市省專精特新冠軍企業41戶(以下簡稱冠軍企業),占全省(201戶)的20.4%;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56戶,占全省(2818戶)的16.2%;6批次評定1037家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含第6批162家擬評定企業),初步建立起良性梯度培育格局。
區域分布
合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主要分布在三大開發區和長豐縣,四縣區各梯度“專精特新”企業戶數占全市比重超50%,其中“小巨人”企業戶數占全市該梯度戶數比重高達72.1%。
高新區在全市獨占鰲頭,各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戶數均位居全市第一,數量遠高于其余開發區;四縣一市中以長豐縣為首,共計培育12戶“小巨人”企業,位居全市第二,占全市該梯度戶數的19.7%;城區則以包河區為首,培育“小巨人”企業數占四區總數的50%。
上市情況
2021年,我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資本市場表現極其亮眼,元琛科技、芯碁微裝、華恒生物、工大高科、容知日新、巨一科技成功登陸科創板,瑞納智能在創業板成功上市。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