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指世界級新能源汽車之都,如今合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熱度”“亮度”“濃度”“速度”都已走上了新的臺階。◢
【熱度】一字之變后的深耕細作
春意漸濃,萬物萌生。
2月26日,安徽省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發展推進會在合肥舉行。
會上,安凱客車與合肥智行者科技有限公司就自動駕駛領域開展重要合作進行了簽約。未來,雙方將投入最新技術和核心成果,打造開發出面向園區、半開放道路、測試場及開放道路運營投放的新型智能化車型,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與運營推廣……
而像這樣的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領域的“雙招雙引”重磅簽約項目,會上共進行20個,總投資約357億元。其中,合肥參與了大多數項目。
就在當天,江汽集團在北京與中科創達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舉行合資協議簽約儀式。雙方將與合肥聯合成立一家合資公司,并以整車軟件、車云平臺和自動駕駛為核心,為汽車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與發展賦能……
早已駛入“快車道”的合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2022年迎來了又一個春天里的“開門紅”。
實際上,如今劍指世界級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合肥,對于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的熱度已保持了約有30年。
早在上世紀90年代,被稱為“汽車工業人才搖籃”的合肥工業大學便開始著手研發第一代純電動轎車。2002年,江淮汽車開始研制新能源汽車,成為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車的車企之一。2009年,合肥加入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輛”工程,成為國內最早試水新能源汽車的城市之一……
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合肥用“汽”取代“器”,將原先對部分重點產業概括的詞語“芯屏器合”改為了“芯屏汽合”。
對于用“汽”取代“器”的原因,合肥市發改委相關處室負責人曾公開表示,市里在對“十四五”時期產業發展作規劃時,重點考慮了兩方面問題:一是哪些產業符合發展趨勢;二是哪些產業合肥具備比較優勢。“兩者一結合,汽車就脫穎而出了。”
【亮度】“合肥新能源”逐步形成品牌效應
這幾年,合肥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亮度”越來越高。
蔚來中國總部項目落戶,大眾入股江淮混改、投資控股國軒高科,中國汽車藍皮書峰會在肥舉行……合肥新能源的故事,幾乎各個“破圈”,在新能源汽車產業中,合肥本身,已逐步形成了品牌效應。
筑巢引鳳。
實行新能源汽車差異化交通管理,允許新能源汽車使用公交專用道,支持新能源汽車享有多項泊車優惠……讓政策走在產業前面,合肥用創新舉措,讓更多新能源汽車在道路上“跑起來”;
建立起國家工業設計中心、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鋰電池及系統技術開發與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國家級研究平臺……合肥在關鍵技術領域對整個產業提供支撐;
擁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工業大學、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三十八研究所等一批高校院所……合肥基于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優勢,為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輸送著源源不斷的優秀人才。
“合肥已經在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領域,抓住了‘先手’,贏得了‘先機’。”第十三屆中國汽車藍皮書峰會上,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主席賈可,高合汽車創始人、CEO丁磊等眾多參會專家企業家紛紛表示。
創新平臺支撐,應用利好反哺,引得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重磅盛會紛紛選擇合肥,“用腳投票”。而當那些耳熟能詳的“城、企故事”還在腦海中回蕩時,故事的主角們已寫下新的篇章:
2021年4月,蔚來汽車第10萬臺量產車在合肥下線。從2018年5月第一臺量產ES8下線到第10萬臺,蔚來用了35個月,在同價位高端乘用車市場,創下了最快紀錄;
2月18日,蔚來與合肥工業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決定將共建科技合作平臺“合工大-蔚來創新研究院”,加快科技研究成果向產業技術轉化;
2月23日,江汽集團與大眾汽車集團合資合作重要成果之一——大眾安徽MEB工廠完成全新車身車間的建筑施工,大眾安徽向“建成大眾集團全球電動出行中心”又邁進了一步!
……
故事還在繼續,合肥的新能源品牌,也將“越擦越亮”。
【濃度】汽車中的合肥“智造”“濃度”漸高
一輛新能源汽車所涉及的產業復雜且繁多。
汽車制造、動力電池、智能車機、電控系統……每個環節都至關重要,決定著整車的質量。
憑借對產業的敏銳感知力,合肥對整體產業鏈先手規劃,這也是國際國內眾多“大牌”選擇合肥的重要原因。
合肥市科技局相關人士告訴記者,經過多年布局,目前,合肥全市擁有汽車及零部件產業規上企業近171家,形成了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配套的完整產業鏈。同時,擁有國軒高科、中航鋰電、巨一科技、華霆動力等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覆蓋電池、電機、電控、自動化、材料等核心領域。
2021年12月,合肥又一高產能動力電池項目——國軒高科50GWh動力電池項目在新站高新區正式開工,項目一期工程預計將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并投產。相關產品不僅為本土車企服務,還將為國際一流汽車公司等提供新一代電池技術與產品,進一步提升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全球的影響力。
“如今,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越發完善。國軒高科生于合肥、長于合肥,我們將做強鐵鋰,做精三元,擴大規模,暢通上下游,持續為合肥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貢獻力量。”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表示。
江淮汽車蜂窩電池技術有效解決了三元鋰電池安全控制難題,成功開發智能剎車系統技術;蔚來汽車ES8車型車身鋁材使用率高達 96.4%,為全球量產全鋁車身中比例最高;國軒高科研制三元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突破302wh/kg……合肥的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能力,在不斷提升。
合肥市包河區作為安徽省新能源汽車省產業戰新基地,也持續發揮著產業平臺集聚作用,落戶了一批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2018年,中關村南下來到合肥,包河區攜手中關村協同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打造了中關村協同創新智匯園,目標打造安徽省智能網聯產業聚集地。如今,已有近70家科技企業入駐,其中智能網聯汽車方向的企業占大多數,涵蓋了芯片、傳感器、高精度地圖、智能駕駛系統等產業,初步構建起較完備的智能網聯產業生態。
2020年9月,安徽首條自動駕駛5G示范線在包河區塘西河公園內正式開通。這一條全長4.4公里的示范線,集聚了5G網絡、道路感知設備、路邊交通設施升級、云平臺控制中心、5G場景應用建設等眾多板塊的高科技運用……
可以預見,通過完善產業鏈的布局,未來,在一輛新能源汽車復雜的架構中,合肥品牌、合肥“智造”的含量、“濃度”,將越來越高。
【速度】“新”賽道 合肥跑出“加速度”
深耕多年、筑巢引鳳、延鏈補鏈強鏈……在新能源汽車的世界中,合肥跑出新的“加速度”。
2021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收獲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14.5萬輛,同比增長148%。全年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15.07萬輛,同比增長232%,累計推廣總量突破42.78萬輛。
基礎設施建設也不斷加快,截至2021年12月底,合肥已累計建成各類充電設施6.1萬個,規模位居全國前列,基本實現主城區2公里、縣區5公里充電服務圈。
合肥市科技局相關人士透露,2022年,合肥將繼續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做大產業規模,加大車輛推廣應用,營造產業生態。
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合肥將陸續發布新版《合肥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與示范應用管理規范》,開放不少于100平方公里自動駕駛測試片區,不低于400公里自動駕駛測試開放道路,推動百輛級自動駕駛車輛測試運營。同時,進一步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支持經開區申報新能源汽車國家級先進制造基地,加快包河區智能網聯、高新區汽車芯片、廬江鋰電池材料等發展。
乘勢而上,面向未來,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向著新的目標邁進。
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項目目標實現產值3300億元,智能網聯汽車產值達500億元。整車及總部項目不少于6個,整車品牌不少于8個,整車產能合作項目不少于3個,整車生產基地不少于6個。在技術方面,目標到2025年,全市具備整車研發能力的技術中心不少于6個,在整車、電池、電機等核心產業鏈環節的設計、檢測方面達到領先水平。
在洶涌澎湃的新汽車革命浪潮中,合肥已占得先機,站在潮頭,嶄露鋒芒。劍指世界級新能源汽車之都,合肥將再用拼搏,贏得“明天”。(記者 劉暢司晨)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