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公布了第四批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創建推薦城市名單,江門市是廣東省2個推薦城市之一。隨即,江門市印發《江門市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工作方案》(下稱《方案》),計劃在未來三年,圍繞食品安全監管主體責任落實到位、食品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落實到位、食品安全狀況良好、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社會認可群眾滿意五項指標,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近年來,江門市全面實施食品安全戰略,深入開展食品安全示范創建工作,狠抓“六大體系”“七大工程”“八大行動”,細化落實食品生產經營者、政府、監管部門、社會和公眾五方責任,努力提高食品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江門市食品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向好,連續多年未發生等級以上食品安全事故,全市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達98%以上,食品安全監督抽檢問題發現率達3.17%,居民食品安全滿意度達83.9%,食品安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初步形成,2017年以來連續在廣東省食品安全評議考核中獲評A級優秀等次。
完善六大食品安全治理體系
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是探索解決食品安全問題、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水平、把控食品生產源頭、嚴懲食品違法犯罪的重要手段。江門市將以六大食品安全治理體系為支撐,高質量完成創建任務。
根據《方案》,六大食品安全治理體系指黨政同責的監管責任體系、規范嚴格的監管執法體系、全鏈條可追溯的信息共享體系、科學嚴謹的技術支撐體系、公正權威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以及嚴密高效的社會共治體系。
在規范嚴格的監管執法體系方面,江門將落實監管部門的“四有兩責”,即有責、有崗、有人、有手段,落實日常監管職責、監督抽檢職責。同時,科學配置行政監管、稽查執法、技術監督等方面的人員,建立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精、作風硬、紀律嚴、結構優良的專業化監管隊伍。
為打造全鏈條可追溯的信息共享體系,江門市將整合行政許可、監督檢查、監督抽檢、行政處罰、風險評估、投訴舉報、社會輿情等方面的信息,完善食品安全信息共享平臺。采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全域監管、全鏈條溯源,實現黨委政府、生產經營者、社會、公眾四方面的互聯互通。
食品安全離不開科學嚴謹的技術支撐。江門將落實更嚴格的食品安全標準體系,嚴格執行國家食品安全標準,加強對食品安全標準的宣傳貫徹和跟蹤評價。同時,整合各級檢驗檢測資源,積極引進第三方檢測機構,建立健全覆蓋全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統一協調、運轉高效的檢驗檢測體系。
構建公正權威的食品安全信用體系,有利于提高食品行業誠信道德水平。對此,江門市市場監管局、市農業農村局將牽頭,圍繞食品安全管理涉及社會主體信用情況制定專項誠信紅榜和誠信黑榜,積極探索建立食品行業獎勵誠信、約束失信的工作機制。建立并動態完善食品生產經營企業信用檔案,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可實現跨部門聯合懲戒和守信激勵。
各市場主體需積極行動起來,推進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打造嚴密高效的社會共治體系。
江門將進一步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建立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員、食品安全事故報告、臨近保質期食品消費提示、產品追溯、“紅黑榜”等食品安全責任制度。同時,強化科普宣傳和社會參與,加強食品科普宣傳支撐體系建設,加強食品安全志愿者隊伍建設,發揮群防群治作用,使各個領域危害食品安全的潛規則得到有效治理。強化安全創建示范帶動,構建政府、市場、社會密切協同的食品安全多元化治理格局。
推進七大食品安全保障工程
江門計劃推進食用農產品源頭控制工程、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管控工程、優質糧食工程、食品品牌工程、智慧監管和信用監管工程、食品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工程、食品安全追溯工程的七大食品安全保障工程,建立科學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完善監管能力保障機制和食品安全全程監管機制。
在食用農產品源頭控制方面,江門將圍繞“一控兩減三基本”目標,依法完善并落實農業投入品監管、種植養殖過程控制、包裝標識、食用動物及其產品檢驗檢疫等制度規范。同時,通過加強農藥經營使用管控、完善“三級四層”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全面推行食用農產品達標合格證、全面推行耕地分類管理等方法,保障食用農產品安全。
在食品生產經營過程管控方面,江門將定期開展食品安全自查,自查報告率和發現問題整改率達到100%。同時,督促餐飲服務單位嚴格執行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經營過程、場所環境、人員管理等符合相關規定;發展連鎖經營和中央廚房,快餐、團餐等大眾餐飲服務規范,提升餐飲行業標準化水平;學校食堂、校園及周邊食品經營者嚴格執行食品經營安全相關規范要求;對入網餐飲服務經營者進行實名登記、入網審查、信息公示和抽查監測等。
根據《方案》,江門將通過打造優質糧食與食品品牌工程,一方面加強對政策性糧食收購、儲存、出庫銷售等重點環節的質量監管,做好質量不合格政策性糧食的處置工作,嚴防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糧食流入口糧市場;另一方面,推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建設和標準化生產,打造江門市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集中力量推進陳皮、絲苗米、茶葉、鰻魚、馬岡鵝、禽蛋六大特色優勢農業產業集群發展,加強農業產業園區品牌建設。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計劃通過智慧監管和信用監管工程、食品檢驗檢測能力提升工程、食品安全追溯工程,打造“互聯網+智慧市場監管”全程一體化平臺,全面加強食品檢驗檢測機構的能力建設,加快食品安全追溯體系建設,實現食品原料供應、銷售、使用環節的全程監管、無縫銜接。
開展八類食品安全治理行動
針對校園及周邊食品、進口食品、食品“三小”、餐廚廢棄物、農村食品、食品集中交易市場、餐飲質量、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八大方面,江門將緊緊抓住影響食品安全的重點難點,堅持問題導向,開展食品安全治理行動。
校園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江門市將校園食品安全整治作為學校安全的重要內容,落實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主體責任。學校食堂全部建成互聯網+明廚亮灶,探索運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公開餐飲食品加工過程,實現食品安全信息“一碼可查”。針對校園周邊食品,江門將對周邊流動攤販的監管力度,探索定時檢查與突擊執法檢查相結合的聯合執法模式,排除食品安全隱患。
通過開展進口食品“國門守護”行動,江門將嚴格把好進口食品關,加強對進口食品準入、注冊和檢疫相關證明文件的查驗、審核,強化進口食品口岸監管,確保檢驗、檢疫、防疫要求落實到位。
食品“三小”即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小食雜、小餐飲。江門市市場監管局將牽頭對“三小”單位摸清底數,提升規范,合理引導,有序布局,消除盲點,完善食品安全監管網絡體系,推行“屬地包干”做法,消除食品安全監管盲區。
針對餐廚廢棄物,江門將制定完善餐廚廢棄物收集處置管理制度,組織開展餐廚廢棄物專項整治行動,機關、企事業單位、學校食堂、大中型以上餐飲單位的餐廚廢棄物全部交由取得許可的單位收運處置。
以著力治理和解決農村食品安全突出問題,江門將完善農村食品生產經營全鏈條監管,形成全方位、全環節、全覆蓋的農村食品安全治理長效機制為目標,加強農村食品安全綜合治理。同時,以食用農產品市場、食品批發市場和大中型購物超市為重點,開展“文明經營”主題實踐活動,依法落實市場開辦者主體責任。
在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中,江門市將以“公眾滿意”為目標,以“智慧管理”為突破,以“分類監管”為先導,突出人員培訓、餐飲后廚、進貨查驗、餐飲具清洗消、推動“互聯網+明廚亮灶”和鼓勵舉報五個重點,推動餐飲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深入開展。
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是保障人民“舌尖上安全”的重要舉措。江門開展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正本清源”行動,將嚴厲打擊食品走私、制售地溝油等違法犯罪行為,嚴控走私凍品、活體動物等流入國內市場,對查獲的走私凍品依法依規進行處置。
值得一提的是,江門將嚴格落實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處罰到人”要求,依法對違法企業及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進行嚴厲處罰,實行食品行業從業禁止、終身禁業,對再犯從嚴從重處罰。
■數讀
食品安全基礎建設持續提升
“三級機構(市縣鎮)四級網絡(市縣鎮村)”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基本健全。農業農村、市場監管部門全面推進監管力量下沉、監管重心下移,結合鎮級綜合執法改革,151項事權下放鎮(街道)實施,鄉鎮基層監管人員占比46%,聘用村級協管員1441名。
2018—2021年,江門全市分別安排食品安全示范市創建專項資金4159.82萬元、4035.92萬元、6589.96萬元、24477萬元。
江門市食品檢驗所檢測項目參數達3600項
江門市農產品檢驗中心認證檢測項目達903項
市區域性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江門市質檢所檢測項目達5000項。
食品抽檢量、合格率雙提高
2018年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檢20714批次,達到4批次/千人口,合格率98.06%。
2019年完成27248批次,達到5批次/千人口,合格率98.3%,較2018年提高0.24個百分點。
2020年完成31570批次,截至2021年11月底完成28996批次,均達到6批次/千人口。
近4年累計完成食用農產品快檢164.8萬批次,其中快檢蔬菜150.8萬批次,水產品11.3萬批次,畜禽肉蛋類2.6萬批次,共篩查出陽性產品13501批次,監督銷毀陽性產品35.9噸。
群眾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穩步提高
在省食安辦連續4年組織的調查中,江門市群眾食品安全總體滿意度由79.2%提升到83.72%,創建工作知曉率由75.42%提升到91.2%,創建工作支持率由97.7%提升到100%。
■延伸
江門市食品生產許可信息化審批平臺移動端上線
為提高食品生產許可工作效能,縮短審批時間,進一步優化良好營商環境,江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開發了江門市食品生產許可信息化審批平臺移動端。12月10日起,市民通過“江門市場監管”公眾號已可辦理食品生產許可業務核發、變更、延續、注銷業務。
食品生產許可證實現信息化審批,是江門市繼食品經營許可智能化秒批后,又一推動食品生產經營領域的“放管服”改革的重要舉措。
去年5月,蓬江區蠻牛餐廳負責人高澤添通過手機操作,現場領到了全國首張智能許可的食品經營許可證。這標志著江門在全國率先實現食品經營許可核發、食品經營許可變更、食品經營許可延續、食品經營許可注銷四個事項的智能化秒批。
此前,江門在全省率先探索食品藥品許可申請人承諾制改革,將《食品經營許可證》證前核查改為證后跟蹤復查,但申請人辦理時仍須提交證明材料。改革后,申請人實名登錄智能許可平臺后,平臺根據申請人填報的內容,自動與商事登記數據進行聯通,并與黑名單數據庫信息進行校驗,自動判斷申請人是否適用承諾制、自動判斷申請人自查是否通過等,最終實現智能化秒批,申請人無須提供任何證明材料。
2017年,江門在食品銷售和小餐飲經營許可環節首次實行申請人承諾制,簡化辦證過程,縮短辦證時間,提高市民開店積極性;2018年,江門將試點范圍擴大至食品生產及藥品、醫療器械經營領域;2019年,申請人承諾制新增3項試點事項,江門“放管服”改革不斷向縱深推進……近年來,江門市在食品生產經營領域的系列改革將為在江門市從事食品生產經營的企業帶來更多便利。
截至目前,江門市食品銷售經營單位數量為38855家,持有效《食品經營許可證》餐飲服務提供者共39214家。據統計,自2020年5月“市場監管許可一網通辦平臺”上線以來,平臺受理業務73358筆,通過微信端受理業務量19588筆。通過承諾制受理業務41609筆。共發出許可證42627張,承諾制發出許可證26506張。(記者張泳渝通訊員陳明陳蔓霆)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