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雅詩蘭黛(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因虛假宣傳被罰款40萬元,涉及旗下兩款產品。這已不是雅詩蘭黛第一次因同類問題被罰。
作為知名時尚美妝類品牌,雅詩蘭黛在全球各地擁有廣闊的市場。按理講,這樣的大品牌應該格外愛惜自身的“羽毛”,視消費者口碑為生命,全力維護品牌美譽度。而雅詩蘭黛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樣錯誤,為何如此屢教不改?
正如有律師所言, “國際大牌屢屢違法,處罰標準過低恐怕是重要的外在因素。現行處罰標準與虛假廣告獲益相比,難以對商家形成有效的經濟制約。”輿論普遍也是這樣認為的。雅詩蘭黛公司2019財年全年盈利為17.85億美元,很顯然,40萬元的罰款對其而言不過九牛一毛。相比店面租金、明星代言費等,虛假廣告罰款幾可忽略不計,卻往往能憑借名牌效應,在短時間內推動產品“大賣”。
但涉事企業也別真不把處罰當回事。事實上,除了上述處罰,廣告法還提到,發布虛假廣告的,可責令廣告主在相應范圍內消除影響;對兩年內有三次以上違法行為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將從重處理,可以吊銷營業執照。此外,當行政部門確認商家違法后,消費者還可據此提出民事索賠。
更值得一提的是,為根治化妝品領域虛假宣傳這一“頑疾”,國家近年來屢屢出擊,嚴格廣告審批,加強廣告監測,屢開大額罰單。“組合拳”之下,一張法律、條例、規范,三者互為補充的網絡正在合圍,為化妝品行業發展指明了方向,也劃定了紅線。對虛假宣傳嚴管重罰已是大勢所趨,所以敬告那些執意“劍走偏鋒”的企業,莫要以身試法,玩火者必自焚。
近些年,各大國際化妝品巨頭皆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所倚仗的無非是,借品牌優勢提升知名度、靠產品質量贏得可信度、憑消費者認可塑造美譽度。一個品牌成名不易,可一旦企業“恃寵而驕”,比如護膚品去宣傳本不具備的功能,夸大“祛斑美白”“奇跡修復”等功效,就無異于自貶身份,與江湖郎中兜售“大力丸”無任何區別。須知,企業每一次受罰,都在消耗可信度、美譽度等無形資產。長此以往,寒了粉絲的心,也就砸了自己的碗。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