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凌晨3時,一聲巨響,華電半山公司8號冷卻塔在數秒內轟然倒下,至此,在康橋路200號矗立近40年的5座冷卻塔已全部拆除。
回望近現代工業發展歷程,一批印刻時代風貌、承載城市記憶的特色工業產業在拱墅發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
隨著杭州主城區最后一座老式冷卻塔在塵霧氤氳中謝幕,大城北重工業時代宣告結束。拱墅區正不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區域產業轉型升級的步伐,講述騰籠換鳥、鳳凰涅槃的新時代“蝶變故事”。
150米,刷新國內冷卻塔爆破拆除高度紀錄
“150米高的冷卻塔,刷新了國內冷卻塔爆破拆除的最高高度紀錄。”華電半山公司基建管理部項目管理專責陳強告訴記者,“為確保萬無一失,我們采用了定向折疊式爆破。”
8號冷卻塔高度達150米,底部水池直徑近120米,整塔總重近2.8萬噸。不僅體積龐大,周邊情況也很復雜:東臨鐵路線,南臨地鐵4號線,東南側為居民區,四周分布有天然氣調壓站、運河水閘門控制室、220kV高壓電纜等重要生產設備設施,最近距離僅12米。
華電半山公司通過多方調研、咨詢專家等方式,比選不同的爆破技術路線,最終確定采用定向傾倒爆破拆除方案,將爆堆嚴格控制在安全范圍內。
“正因情況復雜,當年定向爆破1號冷卻塔的方式并不完全適用這次。”陳強解釋,“除了在立柱上,這次還要在冷卻塔筒壁上打孔裝填炸藥。”通過毫秒級的控制先后引爆,能減輕爆破帶來過大的坍塌震動。
由于冷卻塔周邊環境復雜且各不相同,分布著高壓架空線、天然氣管道、循環水系統閘門等設備設施,導致5座冷卻塔的拆除方式并不完全相同,而是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了機械切割、爆破拆除法、原地坍塌爆破等多種技術。
點亮千家萬戶,曾是全城供電的最后防線
四年前,只要你開車從上塘高架一路往北,就能看到分布在拱墅區拱康路東西兩側的5座冷卻塔,是杭州大城北的標志性建筑,被康橋人戲稱為“五指山”。
作為國內首座百萬千瓦級天然氣發電企業的半山電廠,曾是杭州人民生產生活用電的主要來源,而這座“五指山”,更點亮了千家萬戶的燈,守住了全城用電的最后防線。
冷卻塔全稱大型雙曲線自然通風冷卻塔。“五指山”中最早的一座,建于1984年,最高的一座達到了150米。它們通過一個循環冷卻水系統,使得電廠冷卻器中排出的熱水在冷卻后重復使用。
“我們曾帶著外商來康橋考察投資環境,沒想到他們一看到這幾根呼呼冒著白煙的煙囪扭頭就跑。”康橋鄉賢會會長楊秋年,曾任原康橋鎮黨委書記,他回憶道,“受其影響,當地百姓也從種植業慢慢轉型到了養殖業。”
雖然冷卻塔冒出的大量“白煙”是大量空氣與霧化水滴混合物,并不會造成污染,但如今確已不適應眼下杭州大城北規劃建設的需求,并造成一定的視覺影響。
2019年1月13日、18日,5號、4號冷卻塔先后被機械切割拆除;2020年6月28日,1號冷卻塔爆破拆除,刷新浙江省爆破拆除冷卻塔的最高高度紀錄;2021年12月19日,2號冷卻塔爆破拆除,開創國內冷卻塔原地坍塌爆破技術應用先河;昨天拆除的最后一座冷卻塔建于2012年,是華電半山公司燃機二期3臺機組的配套冷卻塔,2022年5月17日正式退出運行,為城市供電“服役”10年。
建設電主題公園,打造大城北文化新地標
告別,是為了更好地相遇。
5座冷卻塔盡數拆除后,半山電廠將新建7組共27座高度僅為29米的消霧環保型機力通風冷卻塔,體積更小更美觀。據該電廠基建管理部機務專工潘慧芳介紹,消霧型機力冷卻塔相比于傳統的冷卻塔優勢明顯。它不再受氣候等自然因素影響,大抽力可使冷卻水穩定接近于濕空氣溫度,效率變高。“機力塔運用的節水消霧技術能夠消除水汽雨霧,路過的人不再會看到滾滾白煙了。”他說。
另外,該區域還將改造成一個公園式園區,并新建一個數據中心燃氣分布式項目——浙江華電杭州半山數據中心綜合能源項目,已于去年年底開工建設。
除了涌現出各式各樣的綠化公園和低矮的機力通風冷卻塔,華電廣場、伏特公園等電文化主題公園將使半山電廠成為杭州新的文化地標。“我們將繼續實施綜合改造提升工程,嚴把冷卻塔改造、廠區美化、廠區噪聲治理、架空線路改地下電纜等四大部分施工品質。”杭州華電半山發電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汪志剛說。
記者手記
讓工業遺存“活”在當下
一個拱墅區,半部杭州工業史。
曾經以杭鋼為代表的重工業,以杭一棉、杭絲聯為代表的輕工業構筑了拱墅龐大的產業體系。鼎盛時期的拱墅區工業產值占到杭州主城區的半壁江山。
而今和5座冷卻塔一起步入歷史的,是那個曾經大廠濃煙、機器轟鳴的重工業時代。
正如拱墅發改經信局主要負責人告訴我的那樣,“拱墅加快推進重點傳統產業區塊集約利用、改造提升和迭代升級,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全區用地績效。”
如今,拱墅北部的產業轉型升級之路,初步實現了從“點狀突破”到“區塊成勢”的轉變——半山電廠冷卻塔拆除后轉型電文化公園、杭鋼轉型云計算大數據中心、謝村碼頭暫時關停,將打造運河公園……工業遺存接續利用,產業升騰的勢能,在大城北逐步孕育。
放眼整個大城北區域,拱墅區規劃打造大運河數智未來城,整合智慧網谷、數字經濟產業園、汽車互聯網小鎮等點狀平臺,與運河新城、杭鋼片區等重點區塊聯動,努力成為G60科創走廊和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的重要樞紐。
“五指山”消失了,但一個充滿未來感、智慧感的半山電廠新園區正向我們款款走來,一幅講述傳承、新生和發展的城市卷軸,也自此展開。(記者 項捷 許卓恒拱墅微融圈 柳景春 袁玨 趙銘婕 項怡冰)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