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期間,汽車圈的大事件一件接一件。
先是龐大集團“黯然退場”,斯巴魯在華回歸獨資車企身份,后是工信部發布《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第371批)第四部分》,其中“撤銷企業及產品”顯示,北京寶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寶沃”)自行申請注銷汽車生產資質。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不得不說,對于想造車、正在造車或者計劃造車,但苦于生產資質問題的新勢力車企來說,北京寶沃手中的生產資質就是一塊誘惑無比的“大肥肉”,任憑誰見了都會流口水。
據中國汽車質量網等多家汽車行業頭部媒體報道,國內汽車現存的生產資質已經不允許交易轉讓,只能注銷。言外之意,在政策層面已經給不少造車新勢力關上了門,這體現了國家收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要重整新能源汽車行業。
前華為高層、小牛電動汽車創始人李一男主導的牛創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鮮活的案例。該公司2021年12月底發布英文品牌“NIUTRON”,中文品牌“自游家”,而后于去年10月初,首款產品 自游家NV( 參數丨 圖片)宣布上市。
但現實和李一男開了個大大的玩笑,由于代工廠大乘汽車遇到了“資質未過審”的難題,因為根據工信部2018年的要求,對于停產12個月以上的新能源車企,再次生產需要經過工信部的核查,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已經破產的企業,可能會被撤銷資質。
今年4月份,媒體曝光自游家官方APP及官網停止服務,已無法正常訪問。與此同時,其在微博、小紅書的賬號內容也已清空。種種跡象表明,自游家已經進入“停擺”狀態。
當然,對于那些特別優秀的造車新勢力,或許會成為時代的幸運兒。
比如說狂砸650億,雷軍親自上陣的小米汽車,其生產資質的獲得,包括中新經緯在內的多家權威媒體報道,或許就是自行申請注銷汽車生產資質的北京寶沃。對于此,有媒體第一時間向小米汽車相關人士進行求證,其對此回應稱“不予置評”。
不過,這塊“大肥肉”要被小米汽車吃到嘴里,或許是板上釘釘的事情。用不少業內人士的話說,萬事皆已具備,只待具體的官宣時間。
當然了,拿下生產資質,其實只是進入到新能源車市大門的入場券,接下來的闖關和挑戰才剛剛開始。
如今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呈現出了“一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其中的“一超”指的是比亞迪,穩定的月20萬+銷量傲視群雄,“多強”指的是特斯拉、埃安、理想等車企,2-4萬臺的月銷量展現了主流新能源車企的一面。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吉利、長城、長安、奇瑞在內的頭部傳統自主品牌,其新能源陣營布局越來越豐富,銷量也在持續上升中;類似于通用、豐田、本田、日產、現代起亞等全球巨頭汽車品牌,其在華新能源轉型速度也按下了加速鍵。
待小米汽車正式量產交付,新能源車市或許又是更進一步的競爭格局。至于其能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掀起多大的波瀾,我們拭目以待吧。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