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款車量產,我會買一臺。”我們米蘭之行的領隊跟我說。
“那你可能會失望,因為這款概念車永遠都不會量產。”我說。
我們談論的是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設計的Barchetta概念車。
(相關資料圖)
Barchetta概念車由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設計總監Stéphane Janin帶領米蘭團隊獨立完成,其名字在意大利語中寓意為“小船”,這是廣汽“CAR CULTURE”汽車文化序列的首款作品,以50年代意大利標志性車型為靈感,融合了GAC TIME概念車設計理念。
“既然如此,那這種車設計出來還有什么意義?”領隊的這個疑問很有代表性,相信廣汽研究院負責設計的副院長張帆一定會常常遇到類似的質疑,包括在米蘭、洛杉磯設立前瞻設計中心的價值和意義,也一定會有人不解。
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坐落于充滿活力的Via Tortona大街,曾經是國際知名意大利攝影師、作家和詩人喬瓦尼?加斯特爾(Giovanni Gastel)的個人藝術工作室。為什么選擇在這里?“這是因為進行汽車創意時,沒有一個想法是憑空產生的,你總是要從一些東西中獲得靈感。”Stéphane Janin表示,“Via Tortona的地理位置是完美的,下班后有很多好去處,這里充滿藝術氣息,各大展館隨處可見。”
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設計總監Stéphane Janin在介紹他們的第二款概念車VAN LIFE( 參數丨 圖片)。
對張帆來說,現在的一大挑戰是,汽車設計正變得越來越“配方化”,這一點在EV上體現得更為明顯,都強調運動和簡潔,都是瞇瞇眼的大燈和貫穿式尾燈,都是越來越大的觸摸屏、越來越少的物理按鍵,可用戶千差萬別,千車一面的設計怎么能滿足越來越多元的用戶需求?
像Barchetta這樣的概念車,當然無法量產,因為它原本就不是為量產而設計的,它的意義在于探索未來汽車一種新的可能,在于打破日益呆板、僵化的汽車固有設計形態的一種嘗試,在于用設計創新倒逼技術創新的一種表達……
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成為2023米蘭設計周的一個熱門打卡點,很多人在這里認識了廣汽。
很顯然,我們的領隊被Barchetta這種全新的汽車形態打動了,事實上,被打動的遠遠不止我們的領隊。我們到訪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的時候正值2023米蘭設計周舉行,坐落于市中心Via Tortona大街的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也成為米蘭設計周的一個參觀點,設計周開幕以來這個小院每天都擠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他們都對Barchetta以及VAN LIFE兩款概念車表現出濃厚的興趣,當然,也籍此認識了來自中國的GAC。
VAN LIFE是廣汽集團“CAR CULTURE”系列第二款概念車,同樣由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設計完成,作為一款旅行概念車,其最主要的概念是對車內空間的“重塑”。
通過改裝雖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車內空間的“個性化”,但一來這無法改變車內空間的整體格局,二來這種改裝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而言門檻還是太高了,VAN LIFE通過一個“軌道框架”的概念設計,完全顛覆了傳統的車內空間格局,從包、手機到托盤甚至是吊床等都可以安裝到車內,用戶可以真正輕易地根據自己的喜好去DIY一個自己專屬的車內空間,帶來前所未有的個性化體驗。
大部分參觀者驚訝于這兩款概念車的,是它們呈現出的完全不同的車輛形態,而我在看到它們時的第一反應是“設計創新在倒逼技術創新”。
比如,Barchetta概念車向研發人員和工程師們提出了——底盤和電池包能否更加扁平、更多的控制系統能否改為線傳操控、座椅是否可以有全新的形態、材料以及安裝形式……
Barchetta概念車設計草圖。
雖然這兩款概念車本身永遠都不會量產,但它們所呈現出來的設計創新和功能創意很可能就會出現在某款量產車上,并成為差異化的巨大賣點,這就是前瞻設計的意義所在。
但正如張帆所言,對一個設計師來說,如果只從事前瞻設計,自己的作品永遠無法百分百落地,時間長了就會缺乏成就感;而如果始終只從事量產設計,總是在成本、性能、工藝、標準前去妥協、去折衷,這對搞設計的人是一種痛苦;所以,這兩種設計工作是調和的、互濟的,對一個汽車品牌而言,設計的最終追求當然是量產,但前瞻設計可以為更好的量產設計提供源源不斷的創意和靈感。
當地時間4月21日,廣汽研究院副院長張帆發布了2023年廣汽設計大賽的全球命題——“瞬息未來”。今年的廣汽設計大賽設置了亞洲、歐洲和北美三個國際賽區,讓不同文化背景的年輕設計人才進行靈感和思維的碰撞,不同文化的交融能促生更加非凡的作品。
隨著生產力的大發展,如今的人類社會已經進入到一個追求精神滿足、個性滿足、文化滿足的全新時代,這大約也是米蘭設計周為什么會吸引如此眾多人流的根本原因。
米蘭設計周人流如織。
在參觀完廣汽米蘭前瞻設計中心之后,我們也順便參觀了一下米蘭家具展,轉了一圈之后,一位同行略有些失望,他說“都沒看到什么先鋒的設計”。
他的抱怨既對也不對,家具展上確實沒什么創新的設計,但這個展覽展出的主要是“商品”而非“作品”,沒有材料、工藝和技術的創新,設計創新就不可能在“商品”上呈現出來。
我對這次米蘭家具展整體粗淺的觀感是“展臺不乏創意,但展品都很普通”。
所以,設計,其實是可以反應一個行業發展水平和一個品牌的興衰的。
這次廣汽還安排我們參觀了阿爾法?羅密歐的博物館,我是第二次來,和第一次的感覺完全不同,第一次主要是新鮮——這個如今很小眾的品牌的博物館很少有機會來;這次,則是強烈的感慨——這個品牌曾經也很主流,那時它的車型設計也散發著恣肆汪洋、大膽自信的光輝(下圖),而隨著這個品牌的衰落,它的設計也變得平庸和保守,孰因?孰果?
再也沒有一個工業品像汽車那樣同時是技術和文化的載體,所以,優秀的汽車必須既是商品,更是作品。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