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政策在某種意義上只是造就英雄所必須的“時機”。
(相關資料圖)
作者丨樊舒琪
責編丨楊 晶
編輯丨朱錦斌
二十多年前,一場全球汽車CEO高層論壇在北京舉行。
會議上,大眾CEO、通用CEO言之鑿鑿:在中國,10萬以下的汽車沒有活路。在場多數人默認了這話。
誰知下一刻,角落里傳來一個聲音:“汽車不就是四個輪子加一個沙發嗎!吉利就是要造中國老百姓買得起的車?!?/p>
滿座嘩然。
說這話的人是李書福。1997年,他注冊成立吉利汽車,正式從摩托車行業跨入汽車圈。次年,吉利第一輛轎車,也是中國首輛誕生于民營車企的汽車—— 吉利豪情( 參數丨 圖片)問世。
但這款車卻不能在市場上銷售,因為當時的吉利尚未拿到汽車資質。于是,李書福的第二句金句掉落了,1999年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主任視察吉利集團,李書福請求:“請允許民營企業家做轎車夢。如果失敗,就請給我一次失敗的機會吧?!?/p>
爭取了三年,契機來了,中國要加入WTO,這股東風讓吉利在2001年得到了汽車資質,吉利車型出現在了國家經貿委公布的汽車目錄上。中國民營企業造車由此而始。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如今的吉利虎踞自主車企頭部,早已今非昔比,但當初若無那股東風,李書福的造車夢大約不會做得那么順利。
今天的車企可就沒這么走運了,去年自游家因沒有資質被擋在造車門外,今年又傳出風聲,造車資質不能銷售,只能注銷,蔚來會是最后一個走代工廠路線的車企,小米經北京市政府特批,注銷寶沃的資質給小米,以后再也不會有新造車公司了。
這則傳聞尚未得到官方證實,但有行業人士預測汽車資質將徹底關門大概率是真的,不過具體到某些企業的情況或許會有偏差。
這些年國家對汽車資質越收越緊,這股趨勢固然其來有自,可部分專家對此卻頗有異議。
資質審批:短暫的寬松過后越來越緊
國家對汽車資質的管理從2004年起。
汽車資質相關政策分為投資管理政策和準入管理政策,投資管理政策由國家發改委發布,準入管理政策由工信部發布。
通俗地講,發改委決定車企是否有資質、有條件建廠造車,工信部決定產品能否上市銷售。
2015年是汽車資質政策的轉折年,當年,發改委發布了27號令,新建車企若想獲得資質,必須具備正向研發能力,擁有相關發明專利,掌握整車控制系統、動力蓄電池系統、整車集成和整車輕量化等設計開發、試驗檢測、監控能力等。
滿足了以上要求,車企還要自行試制不少于15輛的同一型式樣車,進行3萬公里的可靠性測試,這樣一路過關斬將方可拿到發改委的“大資質”。有了“大資質”后,工信部的“小資質”又是一道關卡。
不過,游戲規則細瑣不等于通關難度大,2015年-2017年這段時間,反而是政府在資質審批上開閘放水的時期,原因是之前有太多想進軍新能源車行業的車企被卡在了資質上,為刺激行業發展,有關部門放松了資質審批。
2016年3月-2017年中,相關部門共發放了15張生產資質許可,平均每家企業審批不到一個月,速度之快,令人咂舌。奇瑞新能源、云度新能源、江淮大眾等項目皆在那時獲批。
豈料有關部門的大手筆勾勒出了這樣一副景象:
一個兩米深的大坑、建筑垃圾、混泥土攪拌工具、裝載機構成了一家車企車間的全部。
車間標牌仍在,但里頭已“別有洞天”,耳畔的電焊聲告訴來人:此處已從廠房淪為渣土處理站。
這就是五洲龍總部園區的現狀,這片園區見證了五洲龍從飛“龍”在天到自食騙補惡果、無力回天的一整段歷史。
五洲龍進入新能源車行業比比亞迪還早,“以前在龍崗、坪山一帶,一說到新能源汽車企業,那非五洲龍和比亞迪莫屬了?!睍r過境遷,比亞迪成了當紅炸子雞,而五洲龍湮滅在了行業發展的洪流里。
五洲龍的衰落要從2016年中央徹查新能源騙補事件說起。
那年9月,財政部曝光了5起嚴重“騙補”的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五洲龍,國家追回了五洲龍靠違規上牌車輛獲取的補助金,按問題金額的50%處以罰款,并取消了五洲龍獲取中央財政補貼的資格。
自此,五洲龍元氣大傷,即使后來極力設法摘掉“騙補”的標簽,卻終究擺脫不掉丑聞的陰影。
騙補不過是當時行業亂相的冰山一角,隨著整座冰山浮出水面,國家出手了。
2017年,工信部頒布了39號令,新能源車企的產品進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才能獲得銷售資質,進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才能獲得新能源補貼,當時包括蔚小理三家在內的許多造車新勢力都還沒來得及上車。
所幸代工模式、資質買賣尚未禁止,這給后來蔚來找江淮代工、理想收購力帆提供了機會。
2022年5月,國家收緊了資本收購、控股、轉移生產資質的空間,今年徹底關閉造車資質不過是對去年政策的延續和深化。
縱觀汽車資質政策的變遷史,從2017年至今,國家對資質的監管力度越來越大,目的只有一個——引導行業有序發展。
而這一輪徹底關閉資質的動機也不難理解,其一,限制車企數量;其二,清理僵尸企業。
新能源車行業發展到今天,這條賽道已太過擁擠,截至2021年底,中國新能源車企數量已近200家,而汽車行業是極度講求規模效益的行業,中國哪里需要這么多新能源車企。
眾多玩家蜂擁而入的后果之一就是產能過剩,據乘聯會統計,2021年中國新能源乘用車的專用產能利用率為58.4%,按國際標準,汽車行業產能利用率79%-83%為正常,79%即產能過剩,58.4%這個數字說明2021年我國新能源車產能就已嚴重過剩。
此外,僵尸車企也到了該出清的時候。一些車企折戟沉沙后,寄希望于高價出售資質起死回生,但無技術、無戰略、無長遠規劃的企業又有什么盤活的價值,因而禁止資質銷售自是題中應有之義。
然而,日前百人大會上,幾位專家針對汽車資質作出的發言,為行業提供了另一種思考維度。
產能不過剩,資質應放開,政府勿盲投
單從數據上來看,中國新能源車產能的確過剩,但苗圩指出,市場經濟本就是過剩的經濟,只有計劃經濟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
何況數據還有另一種解讀方式:“我記得2021年有一個媒體報道,新能源汽車產能已經達到1000萬輛了,可是我們當年的產量只有300多萬輛,產能不是嚴重過剩嗎?可是大家沒想到,轉過年來,我們生產了700萬輛新能源汽車,如果沒有2021年年底1000萬輛的產能,去年如何生產出70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呢?”
當下中國新能源車行仍業處于高速增長階段,而產能的建設需要一定周期,考慮到明年、后年,乃至更長遠的未來的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目前并不過剩。
同時我們也應當看到,“有些地區可能產能是過剩了,有些企業的產能也是過剩的。”
比如江蘇。
2021年,江蘇省發改委發布《關于切實加強汽車產業投資項目監督管理和風險防控的通知》,其中提到,從2016年到2020年,江蘇省汽車整車產能利用率從78%衰減至33.03%,33.03%的整車產能利用率比當時全國平均水平低了約20%。
淮安、鎮江、南通、泰州,這4個市整車產能利用率更是連10%都不到,嚴重偏離合理區間。
但與其將這歸罪于造車準入機制,不如說這是江蘇在新能源項目引進上太激進的結果。
2021年有媒體統計,江蘇公開披露的省內新能源汽車項目的計劃投資額達到1088億元,產能規劃285.7萬輛,是三個新能源整車規劃投資額超過千億元的省份之一,僅次于浙江和江西。
具體到地級市,貪功冒進的市政府導演了一幕又一幕造車“羅生門”事件,王曉麟空手套走60億國資當屬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2019年7月,北京鳥巢體育館聚集了主持人華少、曾經的巨星吳亦凡、好萊塢影星杰森斯坦森一干人等。
把這些人攢起來的不是一場大型娛樂活動,而是一場斥資上億、虎頭蛇尾的新車發布會。當一眾明星把現場氛圍拉滿后,新車賽麟 邁邁壓軸亮相,那一刻,在場眾多人的反應都是“啊?就這?”
外觀普通不說,定位純電動微型車,補貼后售價卻高達16萬,許多媒體和消費者將這款車戲稱為“天價老年代步車”。
這場滑稽戲的伏筆是在2016年埋下的。
2016年,王曉麟與如皋政府的國資南通嘉禾合作,成立了江蘇賽麟公司。王曉麟向如皋政府表示,賽麟汽車想要實現量產,需要100億人民幣的啟動資金,如皋政府不疑有他掏出33億買下了賽麟33%的股份。
隨后王曉麟火速成立了另外四家公司,分別由妻子和秘書控股,并宣布這四家公司以技術入股的方式,獲得江蘇賽麟汽車剩余67%的股權。
未花一分一毫套取了如皋政府33億資金后,王曉麟又以江蘇賽麟汽車的工廠和設備作為抵押,獲得了33億的貸款。
此時,外界仍期待著王曉麟下一步的布局,可直到2020年4月,賽麟汽車前高級法務經理喬宇東的舉報信一出,眾人方如夢初醒:王曉麟為所有人表演了出“空手套白狼”。
騙局的終點是王曉麟坐上了前往美國的飛機,而如皋作為國有投資方,失去了數十億元國有資金。
這場鬧劇折射出陷入“產業饑渴”的地方政府盲目招商引資的現狀,而這也是地區產能過剩、企業產能過剩的主要原因。
由此觀之,陳清泰“放開”資質的提議不無道理,資質放開后,僵尸企業不再有機會借殼牟利,經過市場大浪淘沙,優質企業也自會脫穎而出,“只要政府不投資,把產品的安全性等幾個外部指標控制住,就不會出大問題?!?/p>
而且“這個階段是試錯的過程,有那么多的創新者、投資者愿意拿自己的真金白銀來參與試錯,帶來的結果就是縮短試錯的過程”,這“對于產業的發展是大有好處的。”
苗圩則設計出另一套資質監管方案:汽車行業效仿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改革,“全面改成注冊制,證監會不審核企業,由聯交所審查,證監會只審查聯交所?!?/p>
“我們借用一下,就是中央政府只審查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把好關,不要代投、代建,投資基金也不要做第一大股東,打造一個好的營商環境、投資環境,提高辦事效率”比什么都強。
綜合二人的發言,“放開”和“全面改成注冊制”殊途同歸,歸根結底二人都持這樣一種觀點:市場集中的過程是市場過程,而不應該由政府過度干預。
其實,現實世界從不存在完美的產業政策,汽車資質政策這近二十年的變遷,本質上都是不斷逼近最優解的過程。
政策在某種意義上只是造就英雄所必須的“時機”,李書福成于“時機”,自游家敗于“時機”,如今,不知為小米汽車堵上全部身家的雷軍能否得到“時機”的眷顧。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2023∣格局與趨勢(上):活著
2023∣格局與趨勢(中):生死三季度
2023∣格局與趨勢(下):汽車新冷戰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