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宋雨婷
當前車市新能源市場迅速擴張,越來越主流,去年全國汽車銷量2686萬輛,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達689萬輛,每銷售4輛新車就有1輛是新能源車。
除了在中國市場的熱度高漲,在全球各地政府推動禁售燃油車的計劃加持下,新能源汽車全面開花,全球市場都有著極大的增長空間。所以新年能源領域近年來吸引了很多其他行業進入,房地產、互聯網、電器、酒廠等共同匯聚在這一片新藍海。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航空公司也來跨界#
就連航空公司也想來分羹,近日吉祥航空母公司均瑤集團宣布正式入局造車,并發布了“吉祥大出行”戰略構想,意圖通過吉祥航空以及云度汽車從硬件、軟件和服務三個維度,覆蓋航空和陸地兩大主要出行場景,為用戶提供陸空一體化服務體驗。
此外,均瑤集團還將在更多出行領域進行布局,逐步貫通專車服務、短租服務、分時租賃等業務。
據均瑤集團董事長王均金構想,地面是云度的事,空中是吉祥的事,“以后訂了(吉祥航空的)機票,就能馬上給旅客安排接送。打通云度和吉祥的會員服務權益,聯動會越來越多。新能源汽車都是智能聯網的,航空也是數字化的,數據打通,未來大出行會形成一個閉環。”
不可否認,在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在探索數字化發展之路,而均瑤集團作為第一個能把陸空一體化服務體驗結合起來的企業,確實很有競爭力。
#盯上造車老玩家#
值得注意的是,均瑤選擇的云度汽車,可以說是“造車熱”的老玩家了,這家成立于2015年的汽車企業,在新勢力被嘲PPT造車的年代里,率先完成產品研發、交付、售后等流程的企業。
早在2018年,云度就完成了9300輛的新車銷量及100%的交付率,當年僅次于交付量約1.13萬輛的蔚來汽車,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二。可惜的是,云度汽車發展并不順利,已經連續數年銷量低迷,并于2022年2月因為資金鏈斷裂處于停產狀態。
但是,得益于入局早,云度汽車是國內第十家獲得新建純電動車生產資質的企業,并且是第二家獲得工信部審查通過的新能源乘用車生產的企業。僅這一點,就能讓云度成為資本追捧的香餑餑,畢竟這是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鍵門檻,是所有造車新勢力都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前兩天蔚來就因類似問題被傳工廠停產,雖然蔚來很快回應是不實傳聞,但蔚來并不具備造車生產資質的事實還是引發行業熱議。而兩年前高調官宣造車的小米,近期也因生產資質備受關注,還被大家質疑雷聲大雨點小,兩年時間也沒有拿出具有實質性或者代表性的東西。
除了小米,這些年OPPO、格力、海爾、阿里、騰訊、恒大等耳熟能詳的企業也已先后宣布跨界進入造車領域,但都沒濺起什么水花。相比它們,擁有了云度的均瑤集團,無論是造車還是出行服務,都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跨界需謹慎#
同時,對于云度來說,與有錢有實力的航空巨頭合作,也會給自身沉寂已久的汽車業務迎來轉機,2月28日,在加入“吉祥大出行”戰略之后,云度汽車正式宣布品牌煥新,同時發布了旗下全新純電SUV云兔。
作為“吉祥大出行”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度汽車正式宣布品牌煥新,全新的云度汽車將以打造“品質、安全、智能、觸手可及的國民精品車”為目標,聯合吉祥航空,為消費者帶來具有航空品質的國民精品車,使消費者真正享受到愉悅的出行樂趣。
王均金表示,“我們是新能源汽車的2.0版,是要做盈利的模式,是做有毛利的模式,是做不要一臺車虧幾萬塊錢去發展的模式,也不急著去圈錢靠資本市場去不斷滾大的模式,是靠我們自己自身造血、可持續發展能力,靠技術靠產品靠體驗的競爭優勢。”
即便均瑤集團有著相當雄厚的資本底氣,但作為車界新人,也必須要認清,在這個不斷擴張的市場,玩家不斷入場,賽道變得擁擠,什么都有可能發生。
上一個風光入場,慘烈犧牲的恒大汽車就是教訓。看來,發展跨界業務,對于有著怎樣體量的行業巨頭來說,都不是什么容易的事。【iDailycar】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