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關于家委會的新聞,頻頻沖上熱搜。
深圳某中學家委會以“為教室安裝空調”為由,強制家長眾籌購買校方指定的空調,此事一出便引發熱議。
貴州貴陽某小學,一名7歲女生的家長因對老師布置的作業較多等問題產生不滿,從而與老師發生理念沖突,該女生也因此在班里被孤立。班里家委會聯合37名學生家長寫請愿書,逼迫這名女生退學。
一時間,發生在幼兒園、中小學家委會中的一些亂象引發不少家長共鳴。家委會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作用?為何會引發不斷爭議?11月11日,山西晚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走訪。
眾籌、控評、被代表 有家長看不慣家委會的一些做法
“我覺得,家委會的主要功能是為班級服務,家長自愿報名。”張芳是太原市一名小學二年級學生的媽媽,她說,孩子剛入學,老師就發起成立了家委會。
不過,山西晚報記者采訪發現,很多家長認為,家委會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有點變了味兒:
“以前過教師節,家委會組織家長給老師們買禮物,每名學生收50元。”
“50元已經算少了,我們剛開學就交了200元,說是統一采買資料、購買運動會禮物啥的。”
……
據家長反映,眾籌已然成為很多家委會的“標配”,眾籌的資金除了用于購買孩子的學習用品,還被用來支付各種活動費用、購買禮物等。
多數家長認為一些費用支出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被代表”的方式讓人心里不舒服。
家住太原市杏花嶺區的謝馨是一名二年級孩子的媽媽,她告訴山西晚報記者,家委會眾籌的資金,很多開支她沒有什么意見,但是教師節給老師送禮,這個有點難以接受,“家委會組織為老師送教師節禮物,買禮物是他們決定的,禮物也是他們代表家長送給老師的。教師節,應該是孩子們自己想準備禮物送給老師,表達自己的心意。現在這種方式,我感覺只要掏錢就行了,完全沒有表達出對老師的感謝。”謝馨說,雖然老師最后接受了孩子們感謝而謝絕禮物,但“被代表的感覺還是讓人不舒服”。
另據一些家長講,家委會還存在“控評”現象。太原市民劉女士就遇到這樣的問題:前段時間,家委會邀請校外老師進教室教孩子們沙畫,每個孩子收費100元。劉女士覺得收費有點兒貴,剛剛提出疑問,馬上被反駁:“人家辛辛苦苦組織活動有什么問題嗎?”“都是為了孩子,還計較什么價格!”……
還有家長表示,家委會對于眾籌的資金有絕對的控制權和話語權,“班費還有其他各種支出,誰說個‘不’字,馬上被當成另類。”
辛苦、操心、是非多 六成多家長不愿當家委
為了更多地了解家委會的情況,山西晚報記者在微信上進行了投票調查。
調查中,當被問及是否愿意成為家委會的一員時,67%的家長明確表示不愿意,21%的家長表示在猶豫,僅有12%的家長表示愿意。
在太原市民曹女士看來,家委會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買學習用品、策劃活動、搞各種后勤服務,都是家委會在操心”。她平時工作比較忙,上班早下班晚,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幫助打理班級事務。
“我有空閑時間,但是想到家委會可能遇到的問題,就有些猶豫了。”太原市民梁女士的孩子上小學時,班主任詢問她是否愿意成為家委會一員,起初她有些心動。不過,她與身邊的朋友交流意見后,便婉言謝絕了老師。她認為,家委會幫忙打理班級事務,有些累不算什么,但如果家委會是非太多,相關壓力和煩惱會讓她心累。
很多受訪家長與梁女士有同樣的感覺,大家都擔心進了家委會后會進退兩難。一名小學五年級學生的家長羅女士曾做過一段時間家委。她說,有一次,全班要拍集體照,家委們跑了很多地方對比、砍價,最后仍有家長在費用上意見不一,為此還鬧了一些不愉快。羅女士認為,每個人看待問題的立場和角度不同,集體里少不了不同意見,但當矛盾出現時,很多家委并不具備妥善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讓一些家長對家委會望而卻步。
家委的孩子會被關照? 老師稱不會區別對待
采訪中,當問及“為什么有些家長希望進家委會”時,很多家長認為這能讓老師給予自家孩子更多照顧。此外,不少家長覺得,擔任家委能增進與老師的關系,班級評優獎勵可能更容易偏向家委的孩子。
老師是否會對家委會成員的孩子另眼相待、特別關注?采訪中,所有老師都明確表示“不會”。
太原市某小學三年級班主任郭桐表示,家委為班級做了很多事,班主任很感激。客觀來說,家長進入家委會后,確實會和老師聯系多一些。聯系多了,老師自然會主動反饋該名孩子的在校表現,但并不會將其與別的孩子區別對待。
對此,太原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家長進不進家委會,與教育是否公平沒有必然聯系。家長要想讓老師多關注自己的孩子,首先要多與老師保持有效溝通。而對于老師來說,遵守師德是底線,要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公平公正。
發揮作用同時不越界 家委會到底該做些什么?
家委會都是怎樣產生的?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家委會的組建方式有多種,有的是熱心家長自薦,有的是班主任自行挑選,有的是推出幾名候選人再投票選舉。調查中,超過六成的受訪家長表示,孩子所在班級的家委會都是通過家長自薦選出的。大家普遍認為,通過競選加投票的方式選舉家委會更公平、公正。
劉莉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同時也是一名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家長。她發現,很多家長自薦報名家委會時,多是強調自己“有熱情、有時間、有條件”,但對于進入家委會后“做什么、怎么做”并不清楚。另外,學校、老師、家委會成員對家委會和學校關系的認識也存在較多問題。她建議有關部門對家委會進行科學指導,讓家委會回歸本位。
實際上,早在2012年,教育部就發布《關于建立中小學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指出要積極推進家長委員會組建,保障家長委員會對學校工作實施有效監督。《意見》中也明確了家長委員會應在學校的指導下履行職責:
首先是參與學校管理。對學校工作計劃和重要決策,特別是事關學生和家長切身利益的事項提出意見和建議。對學校教育教學和管理工作予以支持,積極配合。對學校開展的教育教學活動進行監督,幫助學校改進工作。同時,可以發揮家長的專業優勢,為學校教育教學活動提供支持。發揮家長的資源優勢,為學生開展校外活動提供教育資源和志愿服務。發揮家長自我教育的優勢,交流宣傳正確的教育理念和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委會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學校與家庭的溝通工作。向家長通報學校近期的重要工作和準備采取的重要舉措,聽取并轉達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向學校及時反映家長的意愿,聽取并轉達學校對家長的希望和要求,促進學校和家庭的相互理解。
對此,劉莉希望相關部門能更規范地給出指導性的實施細則,讓家委會充分發揮作用,同時不會頻頻越界。
(山西晚報記者 楊晶)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