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巖石力學界著名專家陳子蔭先生的塑像在山東科技大學落成。陳子蔭先生在山東科大任教時,把全部心血奉獻了教育事業,培養了包括3名院士在內的一大批優秀人才。他生活節儉,愛生如子,在病逝前,把自己的4萬多元積蓄捐給了貧困學生。
為陳子蔭先生立像,是山東科大為優秀教師“樹碑立傳”,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的系列舉措之一。近年來,山東科大為營造師風好教風好的校園環境,倡導教師織密一張師德“約束網”,守好三尺講臺“責任田”,畫好培育好老師的“同心圓”。
織密“一張網”,“軟”師德成為“硬”約束
“是您不分晝夜的指導讓我們取得了優異成績,感謝您,陳老師!”山東科大能源學院院長陳紹杰指導的學生耿志,在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中榮獲金獎后專門給老師發去短信報喜,字里行間充滿感激。
師德師風是評價教師隊伍素質的第一標準。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師德”如何才能建設好?“學校把政策引導和制度約束相結合,強化全員全方位全過程師德養成,逐漸形成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聯動貫通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山東科大黨委常委、教師工作部部長李克周介紹。
為此,山東科大下大力氣抓師德建設整體規劃,讓師德約束“看得見”。首先,成立師德建設委員會,完善黨政“一把手”聽課、教學督導、學生評教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其次,構建“學校黨委—師德建設委員會—教師工作部—二級單位黨委—基層教工黨支部—教師”六級師德建設體系;第三,制定師德負面清單及失范行為通報警示辦法,對教師在學術道德、教育教學、生活行為、廉潔自律等方面的失范行為進行了明文規定,如在公共場合及網絡平臺發表不正當言論、抄襲和偽造學術成果、只教書不育人等師德失范行為“一票否決制”。
“通過這些實打實的舉措,讓教師一目了然地認識到什么是不能做的、什么是需要做的、什么是倡導做的。”山東科大黨委副書記尹華說。
下活“一盤棋”,“教書匠”成為“育人師”
為引導更多教師走上育人一線,近年來山東科大充分挖掘校史中的諸多師德故事,編輯出版了《科大故事》等精神文化產品,讓全校教師從中汲取師德養分。同時,學校組織學生投票評選“最美教師”“教學名師”“師德標兵”等,并建立師德動態數據庫,師德評價由“領導拍板”變為“學生說了算”。
同時,山東科大發揮榜樣的力量,開展師德宣講、教書育人經驗分享會、走近榜樣等形式多樣的師德踐行活動。“33年來,我收獲了不盡的‘桃李情’,這是我最幸福的事”……日前,在該校師德宣講團成立后的首場師德宣講會上,教學名師趙義軍分享自己的教書育人故事時說。
在山東科大,“以院為家”是很多人提起趙義軍的第一反應。“印象中,趙老師辦公室的燈在晚上8點前就沒有熄滅過。”一名學生說。在教學生涯中,趙義軍12次獲評“學生心目中的好老師”和“教學名師”等稱號。趙義軍這盞燈,已經成為督促身邊同事努力工作的“領航燈”。
守好“一扇門”,青年教師成為“好老師”
“眼下,教師隊伍呈現年輕化趨勢。青年教師有活力、有朝氣,但也存在不足。個別青年教師剛畢業,就被推到教學一線,缺乏教學經驗;有些還存在‘輕教學重科研’思想,搞科研加班加點,上課則簡單應付。”山東科大校長姚慶國表示,只有出實招、求實效,守好青年教師進課堂的“門”,才能保證高校教學質量持續提高。
近年來,山東科大從加強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入手,定期舉辦青年教師師德建設座談會、青年教師暑期研修班等,開展“傳、幫、帶”活動,為每一名新進青年教師配備“一對一”導航導師精心指導;實施學業導師制、班主任制,讓青年教師深入學生學習生活……
其中,自動化學院教師王友清的做法很有代表性,這位39歲的教授在科研上成果豐碩,同時,作為青年骨干教師,他除了帶碩士、博士研究生,還給本科生上專業主干課程。“盡管教學科研任務重,王老師還是把許多時間都花在學生身上。有一次我晚上9點提交了一篇論文,凌晨時收到王老師回復說‘明早見面’。第二天一早他來到辦公室,發現20多頁的論文初稿被大改了一遍,每一頁都是密密麻麻的批注。”學生劉志說。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 記者 孫軍 特約通訊員 韓洪爍)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