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腿瘦,先把神經切了!美是美了,但從此就和劇烈運動無緣了。這就是此前在醫美機構里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小腿神經離斷術”。7月30日,國家衛健委發布消息,對該手術予以叫停。
8月11日,國家藥監局也發布了名為《科學認識“刷酸”美容》的科普文章,提醒消費者刷酸需在醫療機構進行。這也是國家主管部門今年以來對醫美行業亂象的又一次敲打,這距離上一次敲打僅僅隔了12天時間。
主管部門密集發聲的背后,其實是整個醫美行業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亂象。在街頭的公交站點里,醫美的廣告比比皆是,一幅幅醫美海報上都在向人們釋放出“變美是一種剛需”的信號,這種信號也讓不少愛美人士陷入到醫美焦慮之中。在這種焦慮之中,過度整容、自虐式整容、焦慮式整容的案例層出不窮,甚至有人因為接受了一次醫美之后,就開始依賴上醫美。
過度醫美的背后是一種畸形審美在大行其道。“想要美就要挨刀”“顏值即正義”“趁著年輕勇敢美一回”的觀念在一些不良醫美行業從業者口中成為了真理。
8月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醫療美容要最佳效果,也要防止不良后果》一文,文中指出,近年來,隨著醫療美容行業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通過醫美實現變美的心愿。然而,一些醫美機構在宣傳過程中只談“最佳效果”,不談“不良后果”,容易使消費者忽視安全隱患。
如今杭州市衛生健康委在全市范圍開展整治醫美行業亂象百日攻堅行動,醫美行業的大洗牌正在到來。自虐式整容當休矣。
切神經、精靈耳、墊顱頂……
為了美,這些人承受難以想象的痛苦
剛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方婷就完成了雙眼皮手術,雖然紗布還未取下,但她對自己恢復后的效果很有信心。在手術之前她就和醫生敲定了方案,切一雙和古力娜扎一樣漂亮的眼睛,這意味著她終于甩掉了跟著自己18年的單眼皮。然而這還只是方婷整容計劃中的第一步,在這個暑假里,方婷還要接受墊鼻、開眼角的手術,用她的話來說:“我想在這個夏天實現丑小鴨到白天鵝的轉變。”
在方婷的身邊,將整容當做終身事業的人則是她的姑姑,每當談到自己的姑姑,方婷都面露羨慕之色。“90年代,我的姑姑就做了雙眼皮,后來又陸續做了墊鼻、文眉、就在不久前她還做了墊顱頂。”在方婷的印象里,她的姑姑前前后后已經做了二十多次整容,涉及的身體部位包括五官、顱頂、下頜骨和顴骨。在姑姑的影響下,方婷也形成了這樣一套觀念:“做醫美手術,疼是免不了的,但美是一輩子的事。”
當方婷在鏡子前想象自己未來的美貌時,網紅主播“小咪”則完成了“精靈耳”的手術。這種在主播界流行的醫美手術正在成為醫美機構推薦的又一項目。“這種手術其實很簡單,就是在耳部注射玻尿酸,改變耳朵的朝向,這樣一來臉就會顯得小一些,也會讓人覺得我很瘦很美。”小咪說。
不久前剛被禁止的“小腿神經離斷術”是通過切斷腓腸肌內、外側頭肌支神經的方法,使腓腸肌萎縮以達到小腿塑形瘦腿目的的手術。
實際上,醫美的項目正在變得五花八門。在一個名為“更美”的App里,墊顱頂、漫畫腿等項目的介紹也不在少數。在其中的案例板塊中,還不乏通過注入骨水泥來調整頭圍的介紹。
重度醫美依賴者的背后
是不良醫美機構的宣傳
央視財經頻道在今年5月14日發布了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在95后年輕人中近8成人表示有容貌焦慮,其中對自己容貌“非常不滿意需要很多醫美項目提升顏值”的重度焦慮者占4.5%。在這一大背景下,醫美行業也迎來了發展的大好時機。
“老松”是醫美行業的資深從業者,在他的觀察中,不少醫美消費者第一次接觸醫美都來自于小姐妹的推薦。但其中有些小姐妹的潛在身份可能是不良醫美機構的兼職人員。
在行業中,不合規的醫美從業人員會在酒店、美發店等地為消費者提供醫美機構才能從事的業務。而為他們招攬客源的人可能是這家美發店的顧客,也可能就是這些場所的從業者,他們沒有從業資格證,也沒有固定合規的經營場所,更沒有經驗豐富的醫生,但為了吸引顧客,他們會給兼職人員開出高昂的提成,在這樣的吸引下,小姐妹就成為最便利的客源。
一旦將消費者帶到這些機構后,銷售人員就會展開強大的攻勢。“很難有消費者能拒絕這些銷售人員的介紹,我曾見過有人原本只為了打一針玻尿酸,最后簽了四萬多元的醫美合同的情況。”
醫美機構的宣傳攻勢還在于鋪天蓋地的廣告上。在一些主干道的公交站臺上,醫美的廣告比比皆是。在車站候車的乘客孫女士透露,自己每天都要乘坐公交車,對于這些醫美廣告的內容已經爛熟于心。“在電視上、手機上醫美的推薦廣告也源源不斷,我甚至有種不去做醫美就趕不上潮流的感覺。”孫女士說。
而這些宣傳還僅僅是視覺上的沖擊,老松透露,一些不良醫美機構會在介紹和推薦中隱瞞或少說醫美手術的危害,并夸大醫美手術的好處,在這樣的攻勢下,消費者就被醫美機構牽著鼻子走了。
除此之外,醫美機構還將手伸向剛剛成年的青年人。據《法制日報》的數據顯示,年輕醫美消費人群占比逐年增加,以19歲以下中國醫美消費者占比為例,2017年為15.44%,2018年為18.81%。“一朝整容,美麗一生”“當不了學霸,那就當校花”……網絡上,一些整容機構廣告也“適時”指向了未成年人。對于這些年輕人來說,一旦接受了醫美的理念,就難以擺脫對醫美的依賴性。(記者 朱光函)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