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1日早晨,榆樹市延和朝鮮族鄉青影家庭農場的水田里,碧綠的稻浪隨風搖曳。農場負責人胡長玉站在稻田旁,看著遠處的拉林河說:“利用晴好天氣,爭取讓水稻多灌些漿。”借助高標準農田和自然條件,他們有了迎接旱澇挑戰的底氣。
夏至后的頻繁降雨與高溫,為水稻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也考驗著水田的排水系統。而青影家庭農場的高標準農田展現出了耐旱耐澇的優勢。農場用鋼筋和混凝土修建了水渠管網,引入拉林河水灌溉稻田。旱季時,深水井保障水稻用水;雨季時,通過對上下游閘門的調控控制水量,實現旱澇保收。
“穩住了高標準農田,就能穩住糧食產能的大頭。”胡長玉說,高標準農田能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
為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榆樹市持續建設高標準農田,目前累計建成228.6萬畝,占耕地面積的40%。
為了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和抗災能力,延和鄉水稻品種示范基地與省農科院合作研發了水稻新品種吉粳830、吉粳325、吉粳816和賦育333,從品種上改善作物的抗倒伏、抗病等能力,并在榆樹市推廣,顯著增加了產量。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