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智能光谷產業園已粗具規模。
(資料圖片)
今年3月,特陶產業園在長春新區建成投產,錨定高端裝備新材料,打造百億級特陶產業集群;
今年4月,航天信息產業園二期工程在長春新區奠基,錨定打造海量數據存儲,全面構建航天遙感數據應用產業生態圈;
今年5月,精細化工新材料產業園在長春新區開工,全面推進區域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條現代化;
……
行走在長春新區內,記者發現,這里在建和已建成的產業園很多。截至目前,已形成一定產業集聚規模的園區就接近50個。作為實體經濟和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產業園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融互促、渾然一體,已成為推動長春新區轉型升級、創新開放、引領經濟發展的重要陣地,為長春新區升級聚能注入了強勁動力。
全面構建航天遙感數據生態圈
6月15日,由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吉林一號”高分06A系列衛星等41顆衛星成功發射,創造了中國航天單次發射衛星數量最多紀錄。至此,“吉林一號”在軌衛星數量增至108顆,標志著“吉林一號”衛星星座組網工程成功實現“百星飛天”的階段性目標。
“吉林一號”作為吉林省和我市一張閃亮的“科技名片”誕生于長春新區航天信息產業園。這里集衛星研發、生產、檢測、試驗于一體,具備年產300顆衛星、200架無人機能力。
今年4月12日,航天信息產業園二期項目正式奠基,項目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將打造海量數據存儲和應用基地。該項目既是長光衛星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加快創新發展步伐、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邁進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長春新區推動光電信息產業蝶變升級的標志性工程。隨著航天信息產業園二期項目建設,長春新區將全面構建航天遙感數據應用產業生態圈,賦能航天遙感數據應用產業高質量發展,使其將來能服務全球70億人。
打造萬物互聯的產業輻射帶
在長春新區,光電和智能制造產業園成為科技支撐力強、內生動力足的典型代表。這里先后入駐企業36家,匯聚了28個行業高、精、尖端科技成果,引進了18個細分行業“隱形冠軍”企業。園區已投產企業數近30家,擁有域內全部國家和省級專特精新中小企業、20余家高新技術企業、20余家省市“小巨人”企業,園區規上企業占北湖科技開發區規上企業總數近50%。聚焦高端裝備制造、激光、光電成像、智能制造等領域,園區充分發揮產業引領效應,帶動北湖科技開發區集聚相關企業690余家,成為我市具有地理核心品牌和形象的產業輻射帶。
“園區產業定位清晰,聚焦光電信息和智能裝備制造產業,正打造國內外技術領先、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據園區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園區產值保持年均30%的增長,先后培育和集聚3家新三板掛牌企業,10個省、市級技術研究中心,市“小巨人”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超過90%,擁有710余項專利。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獲批建設為園區發展帶來重大利好,以光華微電子、永利激光、惠邦科技、光華科技、長光宇航等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將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建設全新一代高科技產業園區
長春北湖科技園是長春新區創新發展的一個縮影。自園區創建以來,引進落位各類科技、雙創類企業和機構700余家,其中科技研發類企業430家,包括上市企業及其分(子)公司20余家,培育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100家,國家、省、市級專精特新企業和“小巨人”企業近70家,引進域外項目占比30%。自2019年以來,園區每年總收入突破30億元,累計總收入近200億元。
作為全新一代的高科技產業園,北湖科技園集產業研發、商務功能和生態住宅功能于一體,遵循“以城帶業、以業興城、宜居宜業、和諧發展”的項目理念,持續集聚高端智力資源,不斷引進和培育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匯聚創新創業新動能,電子信息創新園、生物醫藥創新園、智能制造創新園和國際合作創新園同步推進、協同共生,“產業集聚”驅動園區提質增效。
產業興,百業興。在新興產業上搶灘占先、在未來產業上前瞻布局,長春新區產業園發展的戰略機遇已撲面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產業園不斷做大做強,未來,長春新區將大力推進園區轉型升級和創新開放發展,讓產業園成為引領經濟發展的主陣地。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