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宇集團的牛舍里,上千頭肉牛正悠閑地嚼著美味的飼草。 梁闖 攝
工人將秸稈、玉米、豆粕、麩皮制成生態飼料,用于飼養黃牛。 梁闖 攝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夏日午后的陽光,灑在九臺區東湖街道的伯宇集團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牛舍里上千頭肉牛正悠閑地嚼著美味的飼草。“你看,它們吃得多香!”基地工作人員說,這些肉牛吃的不是普通飼料,是專門配制的“秸稈罐頭”。
什么是“秸稈罐頭”?伯宇集團董事長孫志春帶記者來到基地的飼料加工車間,伴隨著飼料膨化機的轟鳴聲,經過粉碎、密封、發酵、貯存等環節,一捆捆秸稈變成了營養豐富、綠色生態的天然飼料。“這種飼料的適口性更強、營養價值更高。”孫志春說,基地養了1000頭肉牛,種了100多公頃玉米,玉米秸稈就是制作飼料的原材料,養殖產生的牛糞用于飼養蚯蚓,蚯蚓糞還田種植綠色蔬菜,這樣做就是要將資源利用最大化。
種地、養牛,生產飼料、飼養蚯蚓、綠色種植……乍一聽,業務有點雜;細一嘮,雜中有門道。幾大種養產業聯系緊密,處處充滿提質增效的希望,一幅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的新畫卷在這里徐徐展開。
“雖然我們經營的項目多,但并非‘各自為戰’。”孫志春滿面笑容地介紹說,將農田、秸稈、牛糞、蚯蚓糞這些資源高效利用起來,形成良性循環的發展鏈條,農牧結合提升生態效益、經濟效益。
緊挨著飼料加工車間,記者發現了一處存放著很多牛糞的空地,一旁的車輛上裝滿了蚯蚓糞,正準備運送到蔬菜大棚。作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伯宇集團建立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推廣示范基地,不僅將牛糞變廢為寶用于飼養蚯蚓,更生產出保證生態綠色種植的蚯蚓糞肥。
經過多年的經驗總結、取經學習,伯宇集團總結出一套生態循環農業的路線圖:糞肥還田—秸稈變肉—牛糞蚯蚓—循環飼養—綠色種植,即秸稈、玉米、豆粕、麩皮制成生態飼料,用于飼養黃牛;牛產生的糞便用于養殖蚯蚓;蚯蚓投放到林間和魚塘,用于養殖林下雞和魚;蚯蚓糞及塘泥制成有機肥,開展綠色有機種植。
種植為起點,秸稈變飼料,糞污變資源……在這條生態循環產業鏈的帶動下,伯宇集團如今已經“家大業大”——相繼建成4公頃標準化肉牛養殖基地、2公頃林下蚯蚓雞養殖基地、2公頃生態魚養殖基地、1.8公頃蚯蚓養殖基地、20公頃智能溫室蔬菜種植基地以及食用菌生產科普基地,年產100多萬公斤玉米,出欄1000余頭肉牛,種植27棟大棚,生產數千噸蚯蚓肥,轉化上千公頃秸稈,構建起“種、養、加、產、供、銷”一體化生態循環體系。
“現在農產品市場競爭激烈,要想站穩腳跟,還要繼續提升品質,走精品路線。”孫志春笑著說,種養生態循環,靠譜!依靠這樣的經營模式,集團年產值達到了4000萬元。按照養殖集中化、糞污資源化的思路,今年伯宇集團還啟動建設了液體肥生產車間,目前正在進行生產線安裝,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厚植綠色生態優勢、擰緊聯農帶農鏈條。
從傳統種植業到“種養結合”,不僅為農業生產增添了活力,更帶動了綠色農業向縱深發展。依托高效的生態循環矩陣,伯宇集團生產的牛肉、有機蔬菜、生態散養雞、無抗雞蛋、生態膨化飼料等產品,在市場上獲得極好的口碑,被評為長春市無抗養殖示范基地、長春市優質安全綠色畜產品產業園區。以構建高效產業鏈為目標,其經驗做法作為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圍推廣,引領農牧業生產向規范化運營、標準化管理、品牌化服務邁進。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