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遲末 作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推動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做大做強農產品加工流通業,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培育壯大縣域富民產業。這為我市農業發展指明了方向,通過整合和優化農業產業鏈,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質量提升,實現農民增收。而其中,如何鏈接好“農頭”與“工尾”,正是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
位于農安縣的吉林省燒鍋豆制品有限公司每年生產豆制品2萬余噸,其中大多數原料就來自周邊農村。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企業建設大豆種植基地,形成生態種植、農產品加工、產品研發、品牌銷售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展示了“農頭”和“工尾”的應用場景與結合的魅力。
“農頭”,是一產,屬種養殖領域;“工尾”,是二產,涉及加工環節。“農頭”“工尾”相連,是將一產和二產相融合,通過開發產后服務帶動、精深加工主導、商貿物流引領等措施,讓農業從純農產品種植延伸到二、三產業領域,拓寬農業領域,從農業產業鏈的各個節點尋找增值空間。
這些年來,我市通過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一方面引導農戶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向提高產品附加值上轉變,增加農業附加值。同時,不斷壯大農產品加工業,特別是實施了農業產業化領軍型企業培育工程,通過壯大龍頭企業,發揮他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如今,我市一批農業產業化聯合體不斷壯大,農安“三辣”、雙陽綠色蔬菜等入選國家綠色高質高效行動項目,公主嶺國家級農業現代化示范區、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一批各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迅速崛起。從產業園區到交易市場,從村企合作到統一地理標識,如今在長春市的諸多農業特色鄉鎮,正通過統一經營、規范發展帶動鄉村產業提質增效。
此外,科技的進步也為“農頭”“工尾”相連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大大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和市場化水平。標準化牛舍、草料庫、凍精生產室、實驗室……位于長春凈月高新區的長春新牧科技有限公司科技感十足,該企業是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國家級重點種公牛站。年提供優質肉牛凍精產品200多萬劑,不僅滿足吉林省內需求,還供應全國多個省份。
但一產不大,二產不強,仍是我市廣大鄉村的現狀,也是發展的短板。實踐中我們也認識到,農業產業融合不僅僅是簡單地將農業與加工業相連接,更應該注重優化產業鏈條,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動農產品向品牌化、標準化和差異化發展,使全產業鏈融合度真正快速提升。
形成產業鏈,要注重科學布局。由于農業種植產品大多以鮮食為主,所以農業產業鏈各環節以及節點之間的時間、空間間隔越短越好,讓城鄉空間結構布局更加合理,這樣不僅有利于降低農產品收儲、轉運成本,還能促進產業、人口、資源集聚流動,這樣才能為鄉村振興奠定產業基礎。《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指出:要按照“糧頭食尾”“農頭工尾”要求,統籌產地、銷區和園區布局,形成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調發展的格局。
“農頭”“工尾”一線牽。以農業為起點,緊跟市場需要,優化農業結構與加工業布局,打通田間到餐桌的各種梗阻,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同時,給城鎮提供了更多可供選擇的高品質農產品,實現“種得好,銷得也好”,有效解決“三農”難題,這是實現產業興旺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有效路徑。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