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炎炎夏日,在位于公主嶺市的吉林長春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玉米和水稻郁郁蔥蔥,長勢正好;園區菌菜基地內香氣飄蕩,仿佛在默默講述著玉米、水稻與菌菜之間默契的合作。
正是在這樣的循環農業氛圍中,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在園區的智慧農場搭建了種養循環農業展示平臺。在這里,不同作物之間形成一種協同合作的關系——玉米秸稈和水稻稻殼作為基質,為菌菜的生長提供營養和支持;而菌菜的生長則進一步促進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提升。種植者們目睹著這種默契的合作,深深感受到循環農業的巨大魅力。
“去年我們利用秸稈和牛糞做出水稻育苗基質,用它育秧以后,可以帶蘗下地,在大田上生產表現非常好,大田產量增加3%~5%。”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國雙說,不僅如此,水稻稻殼還可以用來做食用菌的營養袋。
走進菌果栽培大棚,只見一朵朵羊肚菌破土而出,如盛開的小傘,鮮亮誘人,松軟的稻殼與之相伴,形成一個生態系統,助力羊肚菌生長。在玉米秸稈與水稻完成“第一層”基質化后,水稻也如同玉米轉變“身份”——將稻殼作為基質填充進食用菌袋,為藍莓、羊肚菌、榆黃蘑提供營養,從而進入循環“第二層”。
“我們采用‘菌菜輪作’的種植模式,將食用菌生產的廢棄物直接還田,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蔬菜的生長狀況。這種模式不僅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還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标悋p告訴記者,每年10月份農場將種植羊肚菌,次年6月之前就能夠收獲,這樣一來,可以在同一塊土地上種植兩到三茬蔬菜。目前,智慧農場已經推廣了100棟日光溫室和1000棟普通大棚,利用循環模式種植菌菜。
園區還進行了秸稈和畜禽糞污的肥料化,把秸稈“吃干榨凈”,發揮循環農業的力量,使土地更加肥沃,實現秸稈的100%循環利用。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