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神木市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在大力推進優勢經濟作物的同時,擴大以苜蓿、青貯玉米為主的飼草種植規模,調節籽粒玉米種植面積,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這幾天,位于河灣村青貯玉米種植基地,收割機正在收割青貯玉米并將其粉碎,多輛運輸車輛有序地裝車運輸送往渡口村的恒景肉牛養殖場。今年,恒景肉牛養殖場不僅在河灣村流轉土地作為企業牧草基地,種植青貯玉米,還收購當地村民的牧草,并吸納村民到養殖場打工,讓村民們有穩定的收入。
正在恒景肉牛養殖場給牛喂食料的李永軍就是錦界鎮河灣村村民,他說,“我今年種植十幾畝青貯玉米,全部賣給恒景肉牛養殖場。不僅如此,我還在此打工,年收入八九萬元。”
據了解,恒景肉牛養殖廠主要以西蒙塔爾肉牛規模化養殖為主,是神木市大型肉牛養殖基地,公司喂養1750頭肉牛,每年需要上萬噸的青儲飼料。
“青貯玉米碾碎填入青貯窖,填滿后再鋪上塑料篷布蓋上土進行封閉,經過發酵后變成柔軟多汁、適口性好的粗飼料,既有酸甜的清香味,也有豐富的維生素,具有‘草罐頭’的美譽,是牛羊牲畜的主要食料之一。”該養殖場負責人趙玉軍說,“目前養殖場與錦界鎮河灣村、渡口村周邊五六個村村民達成協議,對村民所種植的青貯玉米進行全部收購,青貯飼料價格運輸到養殖場每噸400元,可帶動周邊130多戶增收,每戶能增收2000多元”。
帶動增收的村民其中就有錦界鎮河灣村72歲的種植戶田雞換,他說,“土地流轉以后,村里原來的小塊地變成了現在的一整塊,種植全部采用機械化,省事又有收成。今年,青貯草種植8畝,每畝可產2噸多,一畝可以收入近6000元。”
和田雞換一樣種植飼草有收入的還有中雞鎮廟壕村種植大戶孟占丙。他今年種植苜蓿500畝,說起種植苜蓿,孟占丙頭頭是道,種植苜蓿省時省力,種一次幾年不用種,而且種植、收割全是機械化,一天能作業100多畝,最關鍵的是不愁賣,全部都被周邊大型養牛、養羊場收購。
孟占丙說:“苜蓿一年產3茬,每畝產1噸左右,按現在的行情來算,一噸2000多元,就地拉走,年可收入100多萬元。”
“糧改飼”項目是國家出臺調整產業結構,助推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的重要政策之一。近年來,我市依托大中型養殖場,引導農民種植飼草,以養牛羊產業促進飼草產業發展,同時由龍頭企業收購,有效帶動群眾發展商品牛羊的養殖。
農業農村局畜牧產業發展中心工作人員高軍軍說:“我市已連續5年被列為國家“糧改飼”項目試點縣,今年在糧改飼項目實施中,抓緊動快,統籌安排,因地制宜按照當地季節氣候合理安排工作進度,全面提升種、收、貯、用綜合能力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全面推動現代農業生產模式,促進農民增收,目前全市種植青貯玉米10.25萬畝,收儲青貯飼料16.42萬噸。”
近年來,飼草產業市場行情較好,養殖企業效益好,神木市種養殖企業積極性較高,“糧改飼”項目帶動效益明顯,助推了我市肉牛肉羊產業的蓬勃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