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區府城社區位于南三環四段以南,轄區內有6個院落,居民超過2.3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城市新興社區。近年來,為了解決社區年輕白領多、“候鳥”父母多等問題,府城社區建立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精準回應居民需求,加快新老居民融合,推動文明實踐入戶走心,增強社區文明實踐影響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推動文明實踐入戶走心
10月1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成漢中路的府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被住宅小區環繞,黨群服務中心與周邊的美食街融為一體,從外面看,這里更像是一個社區綜合體。
府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由不同主題的空間、學堂和教室組成。記者注意到,雖然是周末的中午,依然有周邊居民來到三樓的舞蹈教室自行練習舞蹈。
“一開始是社區幫我們請來專業的舞蹈老師教大家跳舞,組織了分時段的舞蹈課程,我們學會之后就經常自己來舞蹈室跳舞,現在還可以帶動對舞蹈感興趣的居民一起鍛煉身體。”舞蹈室外,一位前來練習的劉阿姨告訴記者,有了固定的場地之后,從學習舞蹈到組織跳舞都方便了許多。
劉阿姨所說的從學習到組織的過程,在府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霞看來,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社區通過黨員教育室‘友鄰之家’搭建起理論宣講平臺,通過道德講堂、家長學校建立起教育服務平臺,利用綜合文化活動室、舞蹈室成立文化服務平臺,通過‘夸克學院’、社區科普宣傳欄創造科普服務平臺,還有以乒乓球館、棋牌室為載體的健身體育平臺,以‘15分鐘生活圈’‘睦鄰之家’為載體的社區便民平臺。”
李霞告訴記者,社區志愿者會通過這些平臺,引領社區居民在精神文化、體育運動等方面開展活動,居民在掌握了理論、實踐技能之后,就會自行組織開展活動。據她了解,目前社區內已經有不少“寶媽”通過學習護理知識,自行組建了“育兒微信群”,幫助更多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鄰里中心
把文明實踐功能融入院落
有了服務學習的平臺,培養起“傳幫帶”的特色模式,府城社區還通過“鄰里中心”進一步拉近社區居民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距離,把文明實踐功能融入社區、院落,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實現“一個場所、多個主題、多種使用”的目的。
“社區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院落里有鄰里中心,兩級的服務結構讓更多居民愿意走進社區,豐富精神文明世界,感受多樣的文化生活方式。”李霞介紹,通過社區+院落的結構,越來越多的居民實現了從“別人服務我”到“我服務別人”的轉變,感受到在滿足自己的過程中幫助他人的快樂。“以綠色環保志愿者服務為例,社區先請來專業團隊為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節能環保知識,接下來由居民自發影響家人和周邊鄰居,目前從幾歲的孩子到80多歲的老人都在社區內幫助進行環保宣傳工作。”
(成都高新區府城社區位于南三環四段以南,轄區內有6個院落,居民超過2.3萬人,是一個典型的城市新興社區。近年來,為了解決社區年輕白領多、“候鳥”父母多等問題,府城社區建立起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通過精準回應居民需求,加快新老居民融合,推動文明實踐入戶走心,增強社區文明實踐影響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站 推動文明實踐入戶走心
10月10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位于成漢中路的府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被住宅小區環繞,黨群服務中心與周邊的美食街融為一體,從外面看,這里更像是一個社區綜合體。
府城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由不同主題的空間、學堂和教室組成。記者注意到,雖然是周末的中午,依然有周邊居民來到三樓的舞蹈教室自行練習舞蹈。
“一開始是社區幫我們請來專業的舞蹈老師教大家跳舞,組織了分時段的舞蹈課程,我們學會之后就經常自己來舞蹈室跳舞,現在還可以帶動對舞蹈感興趣的居民一起鍛煉身體。”舞蹈室外,一位前來練習的劉阿姨告訴記者,有了固定的場地之后,從學習舞蹈到組織跳舞都方便了許多。
劉阿姨所說的從學習到組織的過程,在府城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李霞看來,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發揮作用的重要方式。“社區通過黨員教育室‘友鄰之家’搭建起理論宣講平臺,通過道德講堂、家長學校建立起教育服務平臺,利用綜合文化活動室、舞蹈室成立文化服務平臺,通過‘夸克學院’、社區科普宣傳欄創造科普服務平臺,還有以乒乓球館、棋牌室為載體的健身體育平臺,以‘15分鐘生活圈’‘睦鄰之家’為載體的社區便民平臺。”
李霞告訴記者,社區志愿者會通過這些平臺,引領社區居民在精神文化、體育運動等方面開展活動,居民在掌握了理論、實踐技能之后,就會自行組織開展活動。據她了解,目前社區內已經有不少“寶媽”通過學習護理知識,自行組建了“育兒微信群”,幫助更多家長解決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鄰里中心
把文明實踐功能融入院落
有了服務學習的平臺,培養起“傳幫帶”的特色模式,府城社區還通過“鄰里中心”進一步拉近社區居民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距離,把文明實踐功能融入社區、院落,融入居民日常生活,實現“一個場所、多個主題、多種使用”的目的。
“社區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院落里有鄰里中心,兩級的服務結構讓更多居民愿意走進社區,豐富精神文明世界,感受多樣的文化生活方式。”李霞介紹,通過社區+院落的結構,越來越多的居民實現了從“別人服務我”到“我服務別人”的轉變,感受到在滿足自己的過程中幫助他人的快樂。“以綠色環保志愿者服務為例,社區先請來專業團隊為居民普及垃圾分類、節能環保知識,接下來由居民自發影響家人和周邊鄰居,目前從幾歲的孩子到80多歲的老人都在社區內幫助進行環保宣傳工作。”
(記者 葉燕 王培哲)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