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lture
任何一項賽車運動都充斥著鮮血與死亡,而Group B尤為瘋狂。
或許有人對于F1并不感冒(比如我),但幾乎沒有哪個車迷能抗拒WRC(世界拉力錦標賽的)魅力。WRC的每一個賽段,都是人類超越自我,挑戰自然極限的試煉場。
【資料圖】
臨時封閉后的普通道路,包括山澗、沙石路、泥濘路、雪地,也有無法封閉的沙漠、戈壁、草原等。不是每個車手都有勇氣帶上醫保卡,將油門踩穿,因為可能在下一秒,他們就會見到手持鐮刀的死神。
車手的技藝、 領航員( 參數丨 圖片)的配合、車輛的性能以及維修團隊的實力,這一切綜合因素疊加,才是獲取比賽勝利的基礎。
而WRC最瘋狂的光景,無疑是那個傳奇而又帶著悲情色彩的WRC Group B時代,這個被譽為“無限制改裝”的組別,是正真勇者與死神的博弈,最終因為頻發的事故在短短5年后被徹底取消。
WRC is for boys,Group B was for men.
奧迪催生了WRC Group B,當所有WRC標準賽車都采用后驅形式參賽時,奧迪萌生了有民用轎跑Quattro帶入賽道的想法。
在測試中,奧迪工程師早就發現了搭載四驅系統的越野車在雪地里擁有更好的抓地力和循跡性,因此也想將這套四驅系統搭載到賽車之上。
基于奧迪Quattro轎跑車打造的Quattro 80 A1賽車便投入到了1980-1981 WRC Group 4組別的賽季當中,并完勝所有對手。
至此,WRC Group 4組別再無能與奧迪抗衡的對手,幾乎每次Quattro賽車都能以壓倒性優勢奪冠。
終于,FISA忍不了這樣沒有對抗性的比賽,將Group 4中賽車原本規定的最低量產車數量大幅度削減到了200臺,這預示著廠商車隊完全可以放開手打造各自的賽車,取代Group 4的WRC全新組別Group B誕生。
潘多拉的魔盒一旦開啟,誰都不知道會發生什么。
所謂的“無限制改裝”讓多少廠隊殺紅了眼,最高的推動比和最極致的輕量化成為每一臺參加Group B賽車終極目標。超短軸距、中置后驅、大渦輪、管陣式車架、座椅底下放油箱甚至防滾架都不再是金屬材質。
在那個純機械的年代,缺少碰撞保護措施,電控輔助幾乎為零,人均500馬力的怪獸,對于車手的容錯率無疑是極低的。
到了中后期,軍備競賽日漸瘋狂,Group B還允許車隊推出“進化版(evolution)”,并且規定只需擁有20臺與“進化版本”同款量產車即可。
Group B戰車越發“變態”,它們是一群被各種黑科技堆積起來的怪獸,并且,沒有人敢說100%擁有馴服它們的能力,典型的“車比人兇”,Group B也徹底淪為奧迪、藍旗亞、福特等幾個廠商的亡命狂歡。
暴力美學有多暴力?
藍旗亞Delta S4能在面上2.3秒內加速至100公里;車手Henri Toivonen曾經駕駛藍旗亞Delta S4在當年的葡萄牙F1賽道上做出的單圈成績可以排在第6位發車;奧迪Sport quattro S1戰車時至今日仍能輕松搞定Ferrari Enzo。
一次次事故,印證了人類無法駕馭這些不受控制的怪獸,Group B也終將消逝在歷史舞臺。
1985年的法國站,駕駛LANCIA 037賽車的ATTILIO BETTEGA失控撞樹當場死亡;1986年的葡萄牙站,本地車手JOAQUIM SANTOS所駕駛的福特RS200失控沖進了人群,導致3人死亡,幾十人受傷的慘劇;5月4日Lancia的首席車手Henri Toivonen在Tour De Corse分站爭奪1986年總冠軍途中于一段S型柏油路上沖出賽道,賽車猛烈撞擊賽道旁邊的大樹和巨石之后掉入山澗,Toivonen和他的領航員Sergio Cresto當場死亡。
鑒于造成的重大傷亡事故,Group B 這個超級規格的賽事從此消失。
Group B注定為人類賽車史上一段難忘的歷史,有對機械的無限信仰,有對消逝生命的遺憾。任何一項賽車運動都充斥著鮮血與死亡,只是,一切沒有如果,他們也不會再回來。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