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車展,理想發布“雙能戰略”,將在“電能”+“智能”方面全面發力。
眾所周知,一眾乘著電動化浪潮的新勢力造車中,幾乎只有理想至今無純電產品,從第一款 理想ONE( 參數丨 圖片)到理想L系列,四款車型全部是增程式混動,雖然銷量屢次在細分市場拿銷冠,但沒有最難搞的純電,靠著百公里9個油的混動銷量過萬,多少還是有點讓人不服氣。
純電產品陣容
【資料圖】
關于純電產品,李想本人在早些時候在微博上有過劇透,“一個鯨魚(航母)和五個鯊魚(艦船),組成理想汽車高壓純電的艦隊作戰群?!?/p>
在本屆上海車展,理想發布產品規劃是到2025年,將形成“ 1款旗艦車型+5款增程電動車型+5款高壓純電車型”的產品布局。
結合此前李想本人微博內容,理想在2025年之前的新產品落地應該是這樣的:兩款新的增程產品+現有L7、8、9系列組成增程車型陣容,而純電產品數量將達6款,一款純電“MPV”旗艦,以及5款常規產品。
也就是說在2025年前,理想將有共計8款新車型推出,純電車型將占據6款,整體產品陣容高達11款車型。
車展發布會上,理想還表示整個產品規劃是“面向 20 萬以上的市場,全面滿足家庭用戶需求。”20萬元以上的級別,塞進增程+純電共計11款產品,也不可能全是SUV,理想的增程或純電轎車想必也呼之欲出了。
純電,800V超充+4C電池
純電市場進入2023年,核心無非還是電池與補能,這方面800V高壓平臺快成為各家新品的必備技術,此前小鵬扶搖平臺架構發布,800V高壓平臺也成為自小鵬G6之后所有產品的標配。
但理想發發布純電產品,800V超充是具備的,但似乎卻非整車采用800V高壓平臺,官方提及也是“800V 的超充純電解決方案”,其純電產品大概依舊還是400V平臺。
這大概也是理想獨有的思路,整車上800V高壓平臺,可能當下即受限于研發能力,也會拉升綜合成本,那么先期把充電模塊提升到800V,即節省成本又能短時間內提升車主補能體驗。
不過800超充要配合更大充電倍率的電池,而當下理想純電的核心是800V超充+4C電池,理想的首款純電車型將成為全球首款搭載寧德時代 4C 麒麟電池的車型。
此前3月寧德時代麒麟電池就已經量產,而麒麟電池全球量產首發極氪009車型也已正式交付,理想此處的“全球首款”或許是指理想自身體系內。
而寧德時代4C麒麟電池除了4C充電倍率,其體積利用率還達72%,三元電芯系統能量密度可達255Wh/kg,而在相同的化學體系、同等電池包尺寸下,麒麟電池包的電量相比特斯拉4680系統提升13%,特斯拉4680高鎳三元電芯能量密度為217Wh/kg。
依托車端的800V超充和4C電池,理想的4C 超充樁將達到 480kw 最大輸出功率。官方資料:“結合基于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的高壓電驅系統、具備 4C 充電能力的電池、寬溫域的熱管理系統和 4C 超充網絡,實現 『充電 10 分鐘,續航 400 公里』的充電體驗”。10 分鐘補能 400km,這個理論快充速度確實目前最牛的了。
補能布局
關于充電樁的建設,車展上理想宣布,5月底前陸續開啟首批25個4C超充站的試運營,但4C超充站僅配備1個4C超充樁,剩下3個是2C快充樁。
車展現場理想4C超級充電樁也正式露面了,咋一看完全不像是超充樁,水冷線很細,而整個充電槍重量也很輕,使用起來對比當下粗重的其它超充樁體驗應該會好很多。
其實在上海車展開幕前,也有一組理想超級充電樁的照片已經被公布出來,從充電樁技術銘牌可以看到,4個充電樁確實三個是250kW,一個是480kW,據爆料者透露這張照片的拍攝坐標在山東濟南章丘服務區,充電樁正在安裝施工中,上面的保護膜也沒有完全撕掉。
理想目標是年底將建成高速超充站超過300座,覆蓋全國40%高速里程;到2025年,建成超過3000座超充站,覆蓋全國90%高速里程以及一二三線主要城市。
從理想充電樁的建設布局來看,高速充電樁是主要建設方向,這可能也是主要考慮到純電車主的使用場景,高速長距離出行,增程式對充電站的依賴并不大,但對于純電車型來說卻是必須的。
先期建設高速充電網絡,有利于提升純電車主的整體用車體驗,而先建設城市充電網絡卻有可能會被增程式車主分流。至于純電和增程式的城市用車場景,家充、快充或者大量的第三方充電站都能應付,延遲建設自營充電站,對充電體驗也不會有太大影響。
智能規劃
理想發布的“雙能戰略”,還有智能方面的規劃,我們簡單了解下。理想AD Max 3.0的城市NOA(導航輔助駕駛)將于本季度開始推送內測用戶,并于年底推送100座國內城市。
同時通過大模型AI算法,理想AD Max 3.0也將擺脫對高精地圖的依賴,通過純視覺識別,做到對周邊環境實時地感知、決策、規劃。此外理想方面還宣布,理想AD Max 3.0 城市NOA的軟件與服務將終身免費,在二手車交易中價值也能得到延續。
總的來說,理想的純電戰略發布也意味著理想即將邁入一個全新的征程,雖然還沒有具體新車,但一個清晰的規劃已經展現。
只是過去理想在混動產品上,對于用戶需求的精準把握,用車痛點的無死角滿足,還能否在純電產品上復現?
且沒有了“無里程焦慮”這個極大優勢,相比混動,純電車型市場面臨著進一步收窄的潛在用戶群,在競爭更激烈的市場,理想的純電還能否再現混動產品的銷量成績?這些或許也都是理想的第一款純電產品將要回答的問題。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