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Introduction
雖然有人評價劉濤“大放厥詞”,但在新一輪智能電動化方面,BBA現在所提供的產品價值,無法與很多中國品牌相提并論,也是事實。
作者丨李思佳
責編丨李思佳
編輯丨靳鵬輝
當新能源的大潮席卷而來,車展便成為漩渦中心。
據悉,4月18日如期舉辦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參展的1000多家企業帶來1500余輛展車,有近三分之二的是新能源車,從國產陣營到合資板塊,從外資企業到跨界玩家,甚至連超豪華品牌的勞斯萊斯,展臺上最大亮點都是邁向電動化的車型閃靈。
主場作戰的上汽集團,也是在這一盛會上“包館”,帶來旗下各大品牌的相關的新能源產品,為后疫情時代第一個國內A級車展增添亮色。
作為上汽集團、阿里巴巴和張江高科三方投資的新能源品牌,也在本屆車展上帶來多項內容發布。演員湯唯的站臺,也為智己展臺增加了不少人流量和話題度。
智己聯席CEO劉濤更是全方面解讀從品牌戰略到產品布局,再到用戶權益的重大突破。而關于智己品牌更多的最新內容,劉濤也在智己的采訪間里給出更多解答。
發布“AI4M智能戰略”,嘗試優化智能體驗
在新品價格不斷內卷的同時,消費權益的程度成為消費者越來越關注的話題,產品的實際體驗權益也成為衡量品牌技術的重要標準。
4月18日,智己汽車發布“AI4M智能戰略”,旨在拉動智己AI變革智能出行的新序幕。智己甚至將此次戰略成為全球汽車行業內首次以AI科技深度改造汽車技術底座的“創變戰役”。
其實所謂的AI4M智能戰略,意義在于將用戶體驗作為驅動行為的本質,并規劃了明確的智能場景設計和實踐目標,讓AI更好地服務用戶。
在智己“AI4M智能戰略”的框架下下,AI賦能的汽車將獲得全場景感知智能,實現“窄路循跡原路返回”、“精準貼邊停車”、“一鍵脫困”等老司機都難以做到的精準行為,讓駕駛體驗變得更簡單、更安全。智己要做的就是將更多的未來智能場景的暢想,慢慢實現。
而為了實現戰略,智己從產品的技術層面破局,啟動“軟硬件架構設計”到“智能算法和軟硬件開發”全鏈路核心技術的自主掌控開發;同時將視覺為主的融合方案作為終局目標,全新構建“整車智能感知+中央大腦+區域控制”全新智能化電氣架構。
智能駕駛領域,智己汽車聯合Momenta最新發布行業首個D.L.P.人工智能模型,將數據驅動的規劃算法應用于量產項目;智能座艙方面,智己汽車聯合斑馬智行推出了基于開源的Linux,中國唯二的自主研發操作系統IM OS,實現整車從底層到應用層的全棧融合;車控方面,智己構建智能汽車專屬的“中央協調運動控制器VMC”,嘗試突破機械物理學極限。
對智己來說,這一去一路風霜,山高水長。無論是技術實現還是戰略達成,都是如此。正如劉濤所說的:“智能駕駛的終點,一定是邁向更高級的智能駕駛。”
不過,關于智能體驗已然需要通過OTA的拓展等方面持續演變,索性智己深知自己所承載所肩負的是什么,它已經決定出發。
年銷目標4.5萬,新車即將發布
“今年全年的銷售目標是4.5萬輛,我們團隊對此非常有信心。”當媒體問到智己今年的銷售目標時,劉濤這樣說道。
我們都知道,智己憑借上汽和阿里的名聲,采取“高舉高打”策略,在發售之初曾一度吸引了市場的高度關注。但掣肘于疫情沖擊、產品市場空間、用戶權益糾紛和競爭對手眾多等問題,首款車型 智己L7( 參數丨 圖片)在去年的表現并不好。
2022年,智己汽車累計僅銷售4811輛,月均銷量不到700輛,智己L7在上市的第四個月份,銷量就已見頂,隨后一路下滑。可見,在這個市場寬容度并不高的新能源井噴時代下,智己的2022年是算不上成功的。
而隨著其旗下第二款產品,也是首款SUV產品 智己LS7的到來,讓智己重拾信心,尤其是智己LS7在4月的第一周位居30萬以上SUV銷量的第一名,更讓智己覺得已經在30萬以上的細分市場站穩了腳跟,接下來隨著產能不斷提升,交付量也會進一步攀升。
當然,只有兩款產品的智己想要完成4.5萬輛的年銷目標,難度不小。因此,智己計劃在下半年推出全新產品C車--一款城市跨界SUV,無論尺寸還是價位段,直接對標特斯拉 Model Y 。同時,D車將于明年上半年發布,對標特斯拉 Model 3。后續也會跟進E車、F車。
同時,車展發布的AI4M智能化戰略會在C、D車上有很好的應用和展現,后續跨域融合的智能化技術儲備,也將會在E、F車更好地應用。在劉濤看來,這不僅是技術設想,而是通過技術可以重構車內空間和場景,真正給到用戶更佳體驗,而不是僅僅秀一下“肌肉”。
BBA落伍,要做“新時代的保時捷”
“難道各位不覺得BBA有點落伍嗎?”
劉濤直言不諱的反問道。他認為,如果眼下用戶花四五十萬元甚至八九十萬元,買一臺連智能都談不上的BBA新能源車,是對家庭投資的不負責任。
在燃油車時代,以BBA為首的主流豪華品牌是所有消費者爭相追捧的存在,因為他們既能滿足基本的出行需求,也能滿足社交需求,同時體現著使用價值和圈層價值。
但隨著中國品牌在新能源賽道實現彎道超車,很多消費者逐漸放棄傳統燃油車型,從而選擇新能源車型。而在新能源車型中,受到消費者青睞的車型更多的是新興自主品牌。于是市場上便出現了一種說法:BBA已經跟不上時代潮流。
而像去年“奧迪也有新能源”的品宣標語,透露出的無奈也佐證了BBA落伍的現狀。
雖然有人評價劉濤“大放厥詞”,但在新一輪智能電動化方面,BBA現在所提供的產品價值,無法與很多中國品牌相提并論,也是事實。
另外,今年車展上,包括很多BBA高管在內的外國人密集訪問各大展臺,他們帶著對中國智能電動車發展的震驚和疑惑,帶著自身品牌逐漸衰微的不甘心,回去匯報中國市場正在發生的巨大的智能電動車變革,也是自主新能源品牌壯大和BBA等豪華品牌落伍的事實。
因此,劉濤再次強調,BBA已與新時代脫節,智己要做“新時代的保時捷”。
不過,在這個市場包容度逐漸降低的時代背景下,企業想要塑造個性強烈的標簽并不容易,相反地如果出現哪怕小到不能再小的產品問題、品牌危機和市場表現等,都會被放在顯微鏡下細細觀摩揣測,成為眾矢之的。
而像路特斯、極星等品牌也都曾明確表示過對標保時捷,那么,要做“新時代的保時捷”,智己能做到嗎?
|李思佳|
反香菜聯盟頭目、公社一樓雅座長期霸占者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2023∣格局與趨勢(上):活著
2023∣格局與趨勢(中):生死三季度
2023∣格局與趨勢(下):汽車新冷戰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