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起亞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慣性尚未有明顯減緩,隨著中國市場電氣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興車企勢力的崛起,留給起亞重新在華市場崛起的時間不多了。
文/每日資本論
在中國曾經風光一時的起亞汽車向比亞迪“開火”了。
近日,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楊洪海通過個人社交媒體發文表示,“王傳福,請教育好你的團隊,水軍也需要將(講)素質,你說我們是棒子車,請先反思一下你的產品?BYD品牌名字好聽嗎?不就是一句罵人的話嗎?哪天你的產品能不在大街上自燃?何時你能標真實里程數?何時你可以不弄虛作假?何時中國海關乘用車出口數據第一名是你?”
(相關資料圖)
楊洪海以7連問,將矛頭直指比亞迪及其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
戰火迅速蔓延到評論區,支持雙方的網友各抒己見,口水戰甚為激烈。楊洪海也“回懟”部分網友質疑“起亞還沒涼嗎”等問題時表示,“挺好的,(起亞)去年賺了460億人民幣”“等你買的起車了,再來噴”。
不過,“每日資本論”發現楊洪海已經在個人社交媒體上刪除了這些內容。
有趣的是,楊洪海還保留著2月15日發的內容,“很有趣的事情,我在脈脈上發了一條關于15萬MSRP價位內選油車還是電車的話題(只提到了特斯拉沒有15萬以內的產品,一個字都沒提比亞迪),結果竟然引來了一幫比亞迪水軍攻擊我,井底之蛙的世界真的很可怕!”
這或許是這場口水戰的直接導火索。
但這場口水戰究竟孰對孰錯,估計沒人能夠準確下結論。但起亞乃至整個韓系車呈現出,在全球市場持續熱賣,而在中國市場遇冷卻是不爭的事實。
很多人將此尷尬情況歸結于“某某搗蛋”,這顯然不是全部。2002年底,東風悅達起亞千里馬在中國市場面世,瞬間打破了夏利一統江湖的中國低端汽車市場——上市72天銷量破萬輛。應該說,那時,能擁有一輛千里馬絕對能人有“面兒”的事。
也就在同期,韓系的“索納塔”在北京順義下線。一時間,韓系車在中國市場高歌猛進。尤其是,北京的出租車全面由索納塔和伊蘭特替換掉夏利、捷達等后,韓系車的性價比通過出租司機的口口相傳,其口碑在國內市場可謂家喻戶曉。
2013年,中國市場首次超越韓國,成為現代、起亞最大的單一市場。2016年,韓系車迎來巔峰,東風悅達起亞年銷量達到65萬輛。
請注意,也就在這段時間里,中國汽車市場正在悄悄發生一場國產車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2015年之前,國內中國品牌乘用車還戴著“山寨”的帽子,市場上的份額一直低于30%。
也就在那一年,購置稅優惠政策推動了汽車消費的整體增長,2016年中國品牌緊湊型SUV異軍突起,推動市場份額進一步走高。與此同時,一場有關汽車產業命運的電氣化時代已經正式宣告到來。
但韓系車以及斯柯達等日后逐漸淡出國人視線的車企,他們都在這兩個問題上反應不夠靈敏。這也為其今后在華敗退埋下了伏筆。
隨著自主品牌上探、合資品牌價格下調,韓系車賴以為生的市場空間被直接擠壓。曾經的性價比優勢,也無法阻止韓系車在中國市場份額的快速下滑:2018年的銷量37萬臺,2019年的銷量28.9萬臺,2020年僅僅只有24.9萬臺,2021年降至15.2萬輛,銷量年年大跳水。
據中汽協最新數據,2021年,韓系品牌的乘用車市場份額下降至2.4%。相較之下,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從上一年同期的38.4%升至44.4%。
最新消息,韓聯社報道,起亞汽車公司發布了2022年的業績報告,顯示公司銷售額達到86.56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4800億元),同比增長23.9%,創2010年以來新高;營業利潤達到7.23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96.9億元),同比大漲42.8%,也創下新高。
此外,2022年起亞汽車全球銷量,達到了290.2萬輛,同比增長4.5%。但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僅為9.43萬輛,同比跌幅超過40%。
有一個細節,現代旗下的索納塔,在海外能拿五星安全評級,但來到國內卻撞彎A柱。如此巨大反差說明了什么?
這恰恰是核心問題,韓系車也跟其他國外品牌汽車一樣,在中國市場實行“雙標”。這種誠意,再加上國內品牌崛起以及其他合資品牌價格下探,其敗退也就在情理之中。
這種誠意也表現起亞電氣化推進上。2023年,起亞計劃導入純電動緊湊型SUV EV6,這是起亞基于專用平臺E-GMP打造的首款專屬純電動汽車,在海外上市后獲得不少好評,獲評“2022歐洲年度汽車”。此外,起亞規劃在2025年前在華推出6款全新純電動車。
這些看上去都很不錯的舉措一對比就顯現出問題。比如,同是合資品牌的大眾,計劃到2025年在中國推出不少于40款純電動汽車。與之相比,起亞在中國市場電氣化推進上明顯力度不夠。
但電氣化已經是全球的大趨勢。歐洲近期宣布2035年前全面停售燃油車,而中國目前又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連執著也氫能源汽車的日系,也開始加碼電氣化——豐田、本田分別在去年底和今年初公布了激進的電動化戰略,出手就是30款純電動車的大企劃。
這樣一對比,起亞的6款數字就顯得不那么引人注意了。
或許銷量的持續大跌,以及合作了近20年的東風汽車集團在去年1月的退出,都刺激了起亞方面。2022年3月開始,其相繼調整了高層管理人員,并連續推出了多款新車型。
問題是,起亞在中國市場銷量下滑的慣性尚未有明顯減緩,隨著中國市場電氣化步伐的加快,以及新興車企勢力的崛起,留給起亞重新在華市場崛起的時間不多了。
【文章只供交流,并非投資建議,請注意投資風險。碼字不易,若您手機還有電,請幫忙點贊、轉發。祝所有讀者,2023年身體健康,心想事成,前兔無量】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