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自主品牌車市整體向好,10月份單月銷量來看,自主品牌市場份額已超過50%,民族品牌崛起已真正的體現在了市場反響中。中汽協數據統計,今年1到10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達到935萬輛,市場份額已達到48.7%,按此趨勢,2022年度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很有可能整體突破50%大關。
走訪部分經銷商后,銷售表示今年已不存在“金九銀十”的說法,相比往年,今年自主品牌整體銷量趨于穩定,各月交付量起伏不大。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10月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9.9萬輛和250.5萬輛,環比下降2.7%和4%,同比增長11.1%和6.9%。
比亞迪仍居高位,批發量已超140萬
(相關資料圖)
在已經過去的十個月中,比亞迪始終保持著高漲的銷售勢頭。乘聯會數據顯示,比亞迪10月批發量達到21.7萬輛,是唯一超過20萬輛的自主品牌。其中,比亞迪10月的零售量接近20.6萬輛,上險量為160,369量,零險比(零售量與上險量比例)為1.28,也就是售出1.28輛車中能夠在當月完成上險數1輛。
這對于訂單火爆,產能無憂且用戶急迫的比亞迪來說比例相對較高。筆者在咨詢了比亞迪銷售后得知,近兩個月的運輸能力受到限制,導致已被購買的車輛無法按時交付到用戶手中。
而關于產能問題,比亞迪發布的最新宣傳顯示,其由200萬輛到300萬輛新車下線僅用了半年時間,由此能夠推斷目前比亞迪目前的產能月平均值與其近兩個月的上險量相差無幾,能夠判斷出除運力影響外,目前的產能在面對大量訂單時依舊無法保持較好的交付周期,這也是比亞迪目前“最幸福的煩惱”。因此,除現有已投產的6家工廠外,其余計劃投產的如濟南、鄭州工廠,是比亞迪明年能否完成突破的關鍵。
今年8月底,比亞迪高層曾表示目前比亞迪積壓的訂單量已達70萬,且正處于逐步增加的趨勢,預計到11月份后訂單量會明顯增多。比亞迪預計,到年底其月產量將達到28萬輛,而2023年年產能將達到400萬輛,若一切按計劃進行,用戶的提車周期將大幅縮短,比亞迪將進一步拉開與其他自主品牌的銷量差距。
長城汽車無大幅度復蘇跡象,哈弗、坦克品牌回暖
十月份長城汽車的銷量或依然無法緩解高層的焦慮。據乘聯會數據統計,長城汽車10月份單月批發量為84,511輛,零售量為70,379輛,除長城皮卡外四大品牌上險量為55,869輛。得益于哈弗及坦克品牌的回暖,長城汽車除皮卡外上險量環保增長3.6%,但同比卻下跌29.4%。
年初長城曾定下年銷190萬的目標,而1到10月長城汽車僅完成批發銷量808,951輛,目標完成率僅為42.6%。按平均月批發量僅8萬輛的趨勢下去,年底長城汽車是否能突破百萬銷量還是個未知數。
自2016年開始,長城汽車從未令年銷百萬成績旁落,但隨著比亞迪、長安等自主品牌的強勢崛起,長期排在SUV單一品類銷冠的H6系列被拉落馬下。
從品牌競爭中不難看出,明星車型銷量的優劣決定了品牌的走勢,而長城近些年押寶新品牌,且在新品牌競爭力還并不突出的情況下,淡化明星車型H6的后遺癥便顯現出來。
坦克作為目前長城最叫座的品牌,并非主打主流車市,而是投身玩家行列,無法培養出H6那樣適合全民家用的現象級產品,無法快速大幅度拉高品牌銷量;歐拉品牌經過“更愛女人的汽車品牌”的宣傳后,品牌印象刻板,口碑也并無提升;魏牌經歷了VV系列的停產,全新車型咖啡系列由于定位模糊,并未受到市場青睞。
今年8月,長城汽車賦予哈弗品牌新的活力, 哈弗H6( 參數丨 圖片) DHT車型正式被推出,也宣告了長城汽車將其王牌產品推向全新賽道,從而挽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但就目前來看,H6 DHT車型9、10月份上險量分別為384輛及312輛,而H6 DHT-PHEV十月份上險量也僅有777輛,想要重新確立產品地位還需時間。
吉利產品需求量增加,極氪、領克是目前發展重點
吉利似乎比長城好過一點。乘聯會數據顯示,截至10月,吉利2022年產品批發量已達到114萬輛。在經歷上半年缺芯減產的陣痛后,吉利逐步恢復產能,目前已能應對月批發超15萬輛的規模。
在超過15萬的批發量中,吉利10月的零售量已達到13.4萬,能夠明顯感覺到吉利產品需求量在逐步增加。但另一方面,10月僅95369輛的上險量依然能夠看到對于產品的交付周期,吉利尚無法保證。
細分品牌中,吉利品牌新車批發量達到119,874輛,其中包含12,570輛幾何品牌汽車;極氪品牌新車批發量為10,119輛,領克為16,439輛,睿藍為5,831輛。而實際的品牌上險量顯示,吉利(含幾何品牌)的上險量為69,326輛,極氪品牌為9,566輛,領克品牌為14,129輛,睿藍品牌為2348輛。全品牌上險量僅95,369輛。
零售量與批發量差距不大,上險數卻無法提升,進一步印證了用戶對吉利產品需求量增加,但卻無法按時提車的情況。從銷量數據中不難看出,對于領克和極氪兩個品牌,吉利需要保證兩個品牌的持續上升,從而樹立品牌認可度。而極氪的表現也說明了吉利有實力在新能源細分領域,通過獨立品牌在目前的市場中進行廝殺。
“缺芯貴電”或繼續影響長安汽車銷量
長安汽車10月繼續保持穩健,批發量超過14.6萬輛,且1至10月批發量已接近109萬輛,自主品牌中僅落后于比亞迪和吉利汽車。
能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獲得如此成績,長安汽車靠實用打出了不止一款主銷車型。筆者曾多次探訪全國不同的長安經銷商發現,與比亞迪的王朝和海洋類似,長安將經銷商分解成長安汽車與UNI系列之后,起到了1+1大于2的效果,再加上主賣小型電動車的長安新能源,長安汽車明確品牌系列,最終打造出如CS75 PLUS、長安 逸動、UNI-V和Lumin等極具差異化的產品矩陣。
十月份的上險數量顯示,上訴四款車型均達到單月過萬的成績,其中三款燃油車車型的上險量均位于各細分車型自主品牌前列。
但與吉利相似,長安汽車同樣存在銷售量與上險量差異較大的問題,數據顯示,長安汽車10月份零售量為123,655輛,而上險量僅為80,558輛。就在本月9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中國汽車論壇上表示,今年1至9月份,因“缺芯貴電”導致長安汽車損失掉量60.6萬輛,看來這種情況并未在10月得到解決。據了解,由于重慶近期疫情較為嚴重,同樣波及了長安的生產效率,或也是影響銷量的一大原因。
結語:
除上述車企外,奇瑞汽車旗下三大品牌(奇瑞、捷途、星途)10月批發量、零售量以及上險量分別為124,577、65,323和51,342輛,與其他品牌存在較大差異。奇瑞能夠保證訂車交付,但從批發量也能看出,奇瑞很可能存在積壓庫存的風險。遇到同樣問題的還有上汽乘用車,其10月份批發量為67,939輛,但上險數僅為22,811輛。
特殊時期各家車企雖都有各自的困擾,但自主品牌整體銷量向好,市占率穩步提升,給予各車企信心,能有效促進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同時為近期內陸續出海汽車產業核心國家的各自主品牌提供支持,年底自主品牌的全年表現令人期待。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