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慶假期,千年古運河又不斷“上新”,這份新時代韻味令人“耳目一新”。
10月1日起,京杭大運河(杭州段)小河公園對外開放,杭州主城區30.4公里的運河沿線運道實現全線貫通;同時,武林門碼頭改造提升工程部分完工并恢復客船運營。
“從歷史時光里的舳艫千里、漁火延綿,到現實圖景里的物阜民豐、水清岸綠,大運河傳承文脈,生機澎湃。”逛完杭州大廈就帶著家人坐船北上去了橋西歷史街區,市民王雪女士在朋友圈深情分享一路的美景。
守護遺產 數字賦能
千里運河,迤邐穿行。
上世紀90年代起,杭州啟動運河綜合保護相關工作,2002年正式啟動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工程,歷經十余年勵精圖治,2014年大運河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大運河是流動的文化,既是時間的流淌也是空間的綿延——穿越2500多年,蜿蜒近3200公里,串起沿岸一座座城市以及熱愛她的人們。這個國慶,伴隨著武林門碼頭的開放,一場來自市育才京杭小學的精彩展覽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駐足觀賞——這里展出了三名同學陳樹、顧一洲和莫雅晴歷時一年,每周去運河采樣的36瓶“水”。最遠的一瓶水樣,來自北京的通州——京杭大運河的終點。“我們每次相約周末上午去,有時天氣不好,就和孩子說不去了,但孩子們不同意,堅持要去,讓我們很感動。就是在這樣的熱愛中,他們不斷成長。”陳樹媽媽說。
“孩子們熱愛的這份水脈,我們理應保護好、傳承好。”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遺產監測部(水體治理部)副部長李建勇說,申遺成功以來,杭州不斷運用“數字技術”賦能,積極搭建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服務平臺,不斷推進數字技術在大運河文化遺產監測、保護管理中的應用,建立大運河遺產點段數字化檔案,不斷提升大運河的生態環境治理精細化水平。最新數據顯示,運河水環境質量由2014年V類、劣V類水質為主,提升到2022年(1—8月)全部達到IV類以上水質;III類以上水質斷面占比從2014年的0%,提升到2016年的17%、2019年的61%,以及2022年最新的95%。
守護運河水,只是守護遺產中的一個縮影。
一直以來,杭州按照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世界文化遺產地保護管理的要求,落實最少干預、分類保護、預防在先、活態傳承等保護理念,最大程度保持大運河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和延續性。同時,堅持文化為魂,深入挖掘大運河核心價值和文化特質,開展《運河全書》等系列成果編纂,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展運河文化進校園等系列活動,積極打造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的經典范例。
文化地標 沿河而生
作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志性項目,建筑大師隈研吾的新作——小河公園10月1日一經開放就成為杭州熱門打卡地。
“這是新中國成立后浙江省修建的首座油庫,曾為杭州大運河兩岸的工業注入了源源動力;‘退役’的油庫原有的三座大型油罐被當做工業遺存保留下來。”網友“認識杭州”在社交媒體向全國網友推薦小河公園:“小河公園就在小河直街邊上,從小河公園出來過條馬路就進入小河直街,兩者相輔相成,仿佛天生一對。”
這個國慶武林門碼頭也全新亮相,市民游客坐船興致高,看著絡繹不絕的人兒,運河游船駕駛員宋廣齊憶當初:“2004年杭州水上巴士開始運營,2010年對外招聘,我一來就覺得找到了安心的去處;好事成雙,2011年從小跟著我們在運河跑船的女兒宋菲菲也成為漕舫旅游專線的一名講解員。”如今,隨著運河游船、夜游和運河綠道建設的陸續開展,武林門碼頭、富義倉、十里銀湖墅、橋西歷史街區等10個節點串聯成線,良好的生態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今年“十一”假期,運河畔,宋韻演出、非遺體驗、研學活動等輪番上演,據統計,杭州運河景區(街園區)累計接待游客34.76萬人次,水上巴士、運河游船累計接待游客4.8萬人次。
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建設期限為2022—2025年。其中,2022年一批重點示范項目精彩亮相,到2023年底為基本建成階段。市運河集團相關負責人說,重大項目在加快城市有機更新、提升居民生活品質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目前,大運河音樂公園、小河公園、大城北中央景觀大道(麗水路—拱康路)已完工開放,京杭大運河博物院、大運河未來藝術科技中心、大運河杭鋼工業舊址綜保項目、大運河濱水公共空間等正在有序推進中。
共富之河 流向未來
未來的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什么樣?很多人充滿期待。
答案是:古今交融,中國風范,杭州體驗。
對此,杭州在《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中設定的藍圖很清晰——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將依托十條骨架河道,串聯國家確定的管控保護區、主題展示區、文旅融合區、傳統利用區等四類功能空間,形成“山水群落、河岸雙帶、核心十園、特色百景”的規劃結構。
市京杭運河(杭州段)綜合保護中心相關負責人說,杭州段是沿線27個城市中唯一兼具京杭運河、隋唐運河、浙東運河三類運河區域,也是千年延續的南部漕運樞紐。而未來,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杭州段在打造吳越、宋韻文化高地的同時,也期待成為中國大運河最美段、“經典園”以及“窗口中的窗口”,為杭州爭當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貢獻運河力量。(通訊員 沈鶯 鮑圣慧 王坦 記者 熊艷)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