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擁有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再加上岳陽自貿片區、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等多重政策、平臺加持,不可不謂條件優越。近些年來,岳陽一直在做一件事——綠色發展。
11月14日至16日,在岳陽市委網信辦主辦的網絡名人“智造湘軍”暨“生態立市 綠動岳陽”網絡主題宣傳活動中,岳陽智能制造、生態治理、文旅發展成為了重要走訪領域。
破解“化工圍江”
石化是岳陽最大的產業優勢。石化產業是岳陽第一個千億產業,在2019年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1347億元。在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定的生態環境隱憂。例如,岳陽市云溪區,有著27.28公里的長江黃金岸線。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大批化工企業進駐云溪,一度吸納200余家化工企業。
高速發展的同時,環境污染也無法避免。破解“化工圍江”困局,是岳陽多年的期盼。
近年來,岳陽積極推動石化產業的綠色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提出打造中部地區最大、國內有重要地位的高端合成材料研發生產基地和電子化學品產業基地。
2012年,為加快主導產業發展,做大做強岳陽的石油化工產業,市委、市政府報請省政府批準建立湖南岳陽綠色化工產業園。2017年,成功轉型為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通過10多年的開發建設,走出了一條現代化工產業集約化、專業化、綠色化發展的路子。
去年1月,巴陵石化己內酰胺產業鏈搬遷與升級轉型發展項目迎來首個重要建設節點——強夯地基處理工程正式開始建設。己內酰胺項目從原來距離長江800米的岳陽城區,搬遷到了離長江3公里的岳陽云溪。“這是長江經濟帶推進生態環境污染治理以來第一個實施搬遷的大型化工企業,為解決‘化工圍江’難題作出了示范。”該項目工作人員介紹。
年初,《岳陽創建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實施方案》出爐,標志著岳陽市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全面發力。為了守護好“一江碧水”,岳陽市建立沿江1公里范圍內化工園區“一園一冊”、化工生產企業“一企一冊”臺賬,對長江沿線新增化工企業“一腳踩死”,一律向綠色化工產業園集中。
目前,7家企業列入搬遷改造計劃,5家企業完成搬遷改造,全市12家工業園區17個片區,都已建成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基本實現園區污水達標排放。
重現水清岸綠
岳陽地理位置特殊,懷抱洞庭,湖南境內長江岸線最長的城市,也是水環境治理的重點城市。
以東風湖為例,其水質的持續提升和生態環境的打造,是岳陽水環境治理的縮影。
東風位于岳陽市主城區西北部、洞庭湖沿湖風光帶內側,與洞庭湖僅一堤之隔,曾是城市的調蓄湖、養殖湖和納污湖,匯集上千個排污口,滋生了大量黑臭水體,是岳陽“有名”的“污水盆”。
近年來,通過綜合整治,湖體水質得到明顯改善。通過截污、清淤、復綠、退養、嚴管等舉措,東風湖水系生態功能逐步恢復。2019年,東風湖解決了污水直排問題,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流域水生態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水質穩定在Ⅳ類,實現了湖體健康“呼吸”。
東風湖新區也成為了岳陽市的城市新名片。新建環湖綠道,在沿湖周邊設置三級交通體系,并將環繞沿湖綠道及人行道設計成一個景觀濱水環,為市民散步、夜跑、休閑娛樂提供了全新的環境。
一個個“岳陽方案”的推出,解決了發展燃眉之急、切膚之痛,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改革貢獻著岳陽智慧,塑造嶄新的城市形象。
(記者 李鑫智)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