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葉,隨著云南土司的“改土歸流”等因素,大理鄧川一帶的土司權利被瓦解,家族四散零落。阿土司的后人里有三兄弟,其中阿氏兩兄弟和楊、李、趙等四姓族人,輾轉遷徙到一處靠山面水的所在。當時,這里還是一片原始森林,藤蔓交織,但飽經流徙之苦的土司后人,看上了這塊可戰可避的風水寶地,遂篳路藍縷,伐木為屋,在此定居下來。
農耕年代里,阿氏后人還集資,在山背后買了一千畝田地,每次耕種,都是劃船出行。勞作之余,渡船回到隱蔽的棲身之地。因為感嘆當年的土司府分崩離析,族人四散,阿氏后人在這里種植了大量的梨樹,寄托著族人四散分離的憂思。戰火紛飛的朝代更替中,這處隱匿之地成為了阿氏族人的避難場所。
漫步時間回廊,歲月如沙。
500年后,這塊梨園秘境才被后人撩起神秘的面紗。深藏在羆鼓山深處的這個原始古村落,又隱藏著當年的土司后人多少的鄉愁呢——
“浪穹名號問何時,洱水尋源幾個知”
北緯26°11'13",東經29°56'20"——云南省大理州洱源縣茈碧湖鎮海口村委會梨園村。
時光跌跌撞撞,季節來來往往。
辛丑年初冬,陽光明媚,白族后裔阿福忠懶洋洋地打開房門,第一眼就看見了院外的那片梨樹。時值冬月,梨樹上的葉子已經飄落大半,留在樹上的葉子半綠半黃,有些還染著紅色等斑駁的顏色,仿佛在講述著梨園的歷史和滄桑。
在村落周圍,樹齡為500年左右的古梨樹有7480株。村口鄰水的那里,有一棵600年樹齡的古梨樹,號稱“千年梨王”。
人生總有起落,精神終可傳承。
每天,阿福忠都會先在梨園里走一圈,看一下祖先們留下來的這些念想。阿福忠是當年來這里開疆拓土的阿氏兄弟的后裔,他每以此為榮。
梨園里古木蒼蒼,摻雜著一些凸起的石塊。有些古樹的枝杈和樹干,已經被歷史的時光削蝕了一部分;但余下的部分,還是倔強地生長。每年花開時節,整個村落就被白色的花海簇擁,蔚為壯觀。
梨花盛開時節,都會吸引來四鄰八鄉的人來觀看,流連不去。花開時節,也是古村落的歡樂之時。孩子們在樹下追逐嬉戲,白族的女人們在梨花下做著白族刺繡,男人們依舊渡水到山的背面耕種。
在時光的縫隙里展顏一笑。
無數年前,500年前,祖先們是否也會在花海下耕作休閑……每次,阿福忠都會撫摸著蒼老瘦硬的樹干,追思著祖先當年生活的場景。
歲月流失,淡了一季溫暖;紅塵落寞,碎了一世柔情。
當年,遷徙到這里躲避戰亂的四姓祖先,人數已經不詳。但現在,梨園村已經發展到160戶512人。繁衍至今,人口已經翻了很多倍。大部分的年輕人,也已經走出這處隱秘的古村落,去外面的世界打拼。
“洱水西源第一流,川名沃野稻先秋”
“啪嗒——”微風拂過,古梨樹的殘葉上,一串露水滴落到阿福忠有些滄桑的臉上。阿福忠伸手擦掉臉上的露珠,摸到了一張滄桑的臉。
人生苦旅,是時間賜予每個人的一場修行。
“到底是老了,歲月不饒人啊!”阿福忠輕笑了一下,思緒回到自己的童年。
從有記憶開始,梨園村就是一個比較封閉的村子。從幾歲起,他就跟著村里的叔叔伯伯們,從茈碧湖邊坐船,慢悠悠地劃過水面,去山背后的田地里跟著勞作。對還是孩子的他來說,外面的世界就是族人們耕地的田地。
直到后來,沿著茈碧湖邊,村里人將一條羊腸小道拓寬,慢慢能進來拖拉機了。再后來很多年,湖邊的小路被硬化,一些車輛才能進來。這條路,不但打通了村里和外面世界的連接;更多外面的人,也來這里尋幽探密,找尋500年前的土司封印在這里的憂思和鄉愁。
但愿日子清凈,抬眼皆是溫柔。
要致富,先修路。路通了,進來的人多了,梨園村人的眼界也開拓了很多。于是,村里陸續建起了一些客棧,做一些當地的農家菜招呼客人們。本來是村里的家常菜,卻備受外地人青睞。于是,后來客棧慢慢增加,燒烤、烤全羊等特色美食的香味,也在古梨園的上空繚繞,不斷誘惑著來自四面八方游人的味蕾。
時間,不一定能證明許多東西,但一定會看透許多東西。
生于斯長于斯的阿福忠,做過村干部,也是村里的致富帶頭人。在他的帶動下,現在村里已經有13家客棧,接待來自全國的游客。每年,從2月初的梨花綻放,到梨子收獲季節,游人絡繹不絕。鄉親們有錢了,家家也蓋起了有白族特色的新房,兜里的腰包也越來越鼓。
食一碗人間煙火,飲幾杯人生起落。
陽光透過葉子斑駁的古梨樹,照射到阿福忠臉上。“叮當——”,家里傳來炒勺翻動的聲音,他轉過身,要忙著回家,給住在自己客棧的客人們去預備早餐了。
“誰道洱河千勝景,源頭此處更澄清”
梨園村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屬于半山區,位于茈碧湖鎮北邊,距離海口村委會6公里,距離茈碧湖鎮13公里,海拔2100米,是云南省級民族文化生態旅游村和省級民族特色村寨,大理州級文明單位,大理州第二批鄉村振興試點村,居住著漢、白、彝、傈僳四個民族。
這里是遠近聞名的世外梨園村,名聲遠揚的省級文化旅游村,也是洱源縣的一張名片。
每到春天,千樹萬樹梨花開。
淡淡的梨花香沁人心脾,潔白的花朵在春風中搖曳,整個村子掩映在雪白的花海中,景色十分秀美,引來許多國內外游客前來觀賞游玩。
人生的滋味,只有經歷了冬的凜冽、春的爛漫、夏的狂熱,才有秋的充實。
目前,梨園村共有餐飲客棧經營戶13家136個房間。非疫情期間,年均接待海內外游客10萬余人次,能實現旅游總收入500萬元。茈碧湖碼頭共有14艘客船,是進出梨園村的主要交通工具。
2015年1月,國家最高領導人視察了洱海,對洱海的保護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是白族自治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大理州把洱海保護治理,作為事關全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頭等大事來抓。
近年來,先后采取了“三退三還”、“三禁四推”、“七大行動”、“八大攻堅”等一系列洱海保護治理措施。“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洱源凈、洱海清、大理興”的洱海保護治理理念深入人心。
用一季的守候,寫滿殷殷的期望,期望在一個輪回里,又是一樹繁華的芬芳。
今年以來,洱源大力發展溫泉康養旅游業,打牢國際一流溫泉康旅城基礎;大力發展文旅產業,樹牢全域旅游發展根基;加大文旅項目推進力度,全力融入大滇西旅游環線建設;發展鄉村旅游業,筑牢鄉村振興基石。(文/張密)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