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草松土、連續澆灌、掛袋滴水齊上陣……高溫下,抗旱保綠形勢異常嚴峻,杭州園林部門保綠措施多管齊下。
澆灌,是常見方法。例如,上城區自啟動抗旱保綠專項工作以來,已累計澆灌綠地面積超750萬平方米,澆灌行道樹3萬余株;拱墅區重點加大夜間澆水力度,開啟錯峰澆灌,避免高蒸發時段進行澆灌作業,在清晨、傍晚和夜間利用水車澆灌、設施噴灌等方式,不間斷、拉網式灌溉,做到“歇人不歇設備”,提高澆灌效率,把植物澆足澆透;西湖區也是實行輪班作業制度,讓水車水泵運轉不停;蕭山區制定車輛抗旱澆水安排表,澆水量每日達522噸;余杭區夜間通宵灑水,平均每天投入一線抗旱工作人員539人,投入設備灑水車67輛,配備40多臺汽油抽水泵,針對公園綠地和道側綠地進行重點澆灌……
遮陰,也是好辦法。高溫天,不僅是戶外人員容易中暑,也容易造成植物灼傷,為此,拱墅、蕭山、余杭等各區園林養護部門充分運用抗旱技術,為不耐曬的灌木搭設遮陰網。
松土剪枝,也是“抗旱保綠”重要措施。“對種植在綠地中的樹木,留出樹穴,松土鋤草,減少水分蒸發,同時對土壤板結的草坪進行打孔作業,有利水分滲透。”工作人員介紹,濱江區白天做好樹木修剪、治蟲工作,夜晚則主攻澆水抗旱,分時段對養護綠化區域實行全面灌溉。
掛袋滴水,這種以往治理病害的方式,近期也成為樹木“解渴”的新方式。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杭州街頭不少樹木已掛上了水袋滴水。據介紹,西湖風景名勝區采用人工和機械雙模式澆灌的同時,還將北山街、曙光路、保俶路等重要道路、重要綠地綠化以及公園景點的樹木列為重點保護對象,在北山街區域還特地給行道樹懸鈴木用上了“喝水神器”——“園林養護滴灌袋”。不同的是,以往是袋子里裝的是營養液和藥水,而現在裝的則是樹木急需的清水。水分順著下面的小孔向樹下滲漏滴灌,不僅可以充分澆灌樹根為樹木“解渴”,還可以節約人工和資金,達到有效節水的目的。
此外,錢塘區、桐廬縣、淳安縣、建德市等地也針對不同綠化苗木特征狀態,合理安排澆灌時間和澆灌水量等各種保綠措施,讓植物安然度夏。(通訊員 沈鶯 記者 熊艷)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