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有的年輕人關注起了功能性軟糖,甚至寄希望于通過吃功能性軟糖來養生。所謂功能性軟糖,就是含有維生素、礦物質、膠原蛋白等的軟糖。在網絡上,年輕人把這種方式叫做“懶養生”。
年輕人關注生命健康、生活品質,這是好事。關于年輕人的健康,近年來說得比較多的是脫發問題。2019年,國家衛健委發布的調查顯示,我國脫發人群已超2.5億人。復旦大學華山醫院靜安分院統計,在該院接診的脫發人群中,80后占38%,90后占36%。年輕人脫發,不完全是調侃。可以說,盡管年輕人處在身體最強壯的年齡,但依然需要重視身體健康。
不過,從所謂的“懶養生”來看,部分年輕人對養生的打開方式似乎出現了偏差。益生菌軟糖等等功能性軟糖外觀時尚,又宣稱有益健康,著實吸引了不少年輕人食用。吃下它們就能養生嗎?答案并不一定。2021年2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布了保健食品的相關規定規范,其中正式納入了“凝膠糖果(軟糖)”。不過,經過認證的保健食品會有一個專屬的標志,俗稱“藍帽子”。而目前市面上的功能性軟糖,很少有“藍帽子”。也就是說,它們大多數不能算是保健食品,只是一般的零食。在一些特殊的情況下,如果過多服用功能性軟糖,例如過量攝入褪黑素等,反而會對健康造成損害。
年輕人也注重養生,值得鼓勵。不過,健康養生的辦法也沒那么復雜,總的說來就是科學飲食、合理運動。從目前的情況看,很多年輕人“用最貴的護膚品,吃最貴的保養品,熬最晚的夜”。這一網絡段子在部分程度上反映了年輕人生活作息的不規律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果營養吸收不均衡,缺乏體育運動,指望通過吃幾顆功能性軟糖就能達到養生的效果,那也太自欺欺人了。養生不難,但需要花費時間和精力,如果又想偷懶還想養生,吃一些高顏值的功能性軟糖,也只不過是心理安慰而已。
功能性軟糖走紅,也給監管部門提了個醒。作為一般的食品,它們如何出售是商業自由,不過,如果夸大服用效果,則涉嫌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在食品的相關法律概念上,目前我國只有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劃分,“功能性食品”還不是一個法定概念。對此,相關法律法規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對“功能性食品”進行明確的定義,對它的營銷行為進行規范,保護好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養生不能懶,懶則難以養生。功能性軟糖,作為一種零食或者膳食補充劑,是不錯的選擇。不過,真要擁有健康的身體,還是要靠合理的飲食和運動。自相矛盾的“懶養生”,該停下來了。(記者王俊勇)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