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東北新聞網、北斗融媒訊(記者田理 陳楠)沿著大連市金普新區石東線一路前行,當看到“東溝”兩個醒目大字,就到了位于石河村的大連東溝旅游度假區。十多年前,這里還是當地的貧困村,如今卻一路逆襲成“綠富美”,這樣的變化究竟藏著怎樣的振興密碼?6月1日,“打卡中國·讀懂中國式現代化(遼寧篇)”網絡國際傳播活動采訪團走進大連市金普新區石河鎮石河村。
石河鎮石河村黨委副書記冷麗介紹,大連東溝旅游度假區的前身是東溝村,當年這個地方產業薄弱,但自然風光秀美、文化底蘊豐厚。為幫助當地脫貧,石河鎮進行村屯整合,將東溝村并入石河村,發揮東溝地區的生態優勢,確立了“旅游興村”的發展路徑。
如何讓村民吃上“旅游飯”?石河村黨委決定從發展農家樂開始。為讓村民摸清致富“門道”,當時的村干部們經常到村民家“串門”,動員引導村民開農家樂,開起來后又“上門問需”,幫助村民擴大規模、規范經營。
隨著致富經驗的不斷推廣,當地的農家樂已發展到近20家,日接待能力6000多人,年均戶收入5萬元。在農家樂的帶動下,種植業、養殖業得到充分發展,小米、地瓜、蘋果、大櫻桃、草雞蛋、土豬肉等農副產品供不應求,越來越多的村民從鄉村旅游中嘗到了甜頭。
近年來,隨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東溝旅游項目實現井噴式發展,“嶺上花夕”“東溝五坊”“東泉假日酒店”“百里花街”“野趣樂園”“粉黛花田”……如今石東線兩側,山水之間的景致連點成線、連線成面,這個曾經山遠地偏的小山村變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勝地。
在“東溝五坊”,記者看到,這里既濃縮了南北方傳統經典建筑,又凸顯出東北特色民俗風情。東北傳統的豆腐坊、油坊、酒坊、粉坊、磨坊一字排開,還有陶藝、木雕等非遺傳承人工作室,以及傳統茶館、小劇場等各類文化場所,將這座小山村點綴得別有一番意境。
冷麗介紹,石河村以實際行動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文旅產業為抓手,以產業興旺、富民增收為目的,全村4000多常駐人口中有1000多人從事鄉村旅游業,人均收入大幅提升,被評為國家級少數民族特色村鎮、國家級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