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合、鉆孔、研磨、清洗、電測……在生產車間,“航空班”“衛星班”“空間班”“宇航班”等多個班組開足馬力忙生產、趕訂單;在精密測量室,操作員嫻熟操作儀器全方位檢測結構件;在生產技術部,研發人員對零件圖紙仔細研究、熱烈探討……市見真精密機械制造有限公司熱火朝天的忙碌場景讓記者深刻地感受到企業旺盛的發展勢頭。
“見真機械”是一家提供光電儀器制造、安裝、校驗,精密機械加工制造、研磨、裝配、檢測等產品及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今年年初以來,企業多個項目同步推進,生產線滿負荷運行!”公司總經理韋平平告訴記者,今年,為了滿足生產需求,企業投入1800萬元新引進了機床和檢測設備,還新招收了30多名員工,新廠房也在積極籌建中。“目前,企業規模不斷壯大,我們還計劃加快省外產品及服務布局。”談及企業發展韋平平意氣風發。
“見真機械”喜人的經營形勢,只是我市工業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資料圖)
當下的長春,繁忙的生產建設場景隨處可見。一個個大項目、好項目,一個個充滿勃勃生機的優秀企業,強壯了長春工業經濟“筋骨”,挺起了高質量發展“脊梁”。
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經濟強。處在全面振興爬坡過坎、滾石上山關鍵時期的長春,正通過大干、苦干、實干,打一場振興突破攻堅戰!工業經濟加速回升,重點產業全面向好,增長動能持續增強……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長春工業,正以持續優化升級之“進”,積蓄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呈現向穩向實向新的發展新態勢。
企業干勁十足 發展活力涌動
擰緊螺絲,上緊發條,在繽紛的5月,“干勁十足”成了長春工業的關鍵詞。工廠車間機械臂上下揮舞、工業互聯網“云端”數據實時傳送、工地大項目建設扎實推進……長春工業經濟蓬勃發展的活力處處涌動。
支柱產業企穩回升。作為長春工業經濟發展的中流砥柱,汽車工業正帶動全產業鏈發揮出巨大發展能量。中國一汽生產勢頭總體良好,對工業穩增長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凸顯,帶動一汽富維、安道拓、大陸汽車電子等零部件企業產值呈現兩位數增長;省市更是全力推動汽車產業集群“上臺階”,出臺系列政策推動產業做新、做大、做優、做強;食品產業方面,皓月集團、九三集團長春大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重點企業生產形勢平穩向好。
作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金名片”——中車長客股份有限公司,世界一流檢修運維基地加速投產達效,自主研制的國內首套高溫超導電動懸浮全要素試驗系統完成首次懸浮運行,目前,公司正全力打造世界級城市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基地。
“最近比較忙!”此為長春聯塑實業有限公司今年年初以來的常態。以科技為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迅猛,今年將新建8000平方米的生產車間用以提高生產自動化,并針對汽車、飛機等新領域開發新產品。
長春眾升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的裝配生產車間同樣是一派繁忙。“去年公司發展勢頭較好,產值達1.5億元,今年目標為突破1.8億元。”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企業正加大新能源車型制造設備和機器人智能應用領域的研發力度,努力將自身建成中國非標設備制造領域領軍企業,為我國智能非標裝備制造事業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產業轉型升級步伐的加快和重點企業的穩健運行,為長春工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
逐“綠”前行 增強轉型動力
“多虧市‘萬人駐(助)萬企’領導小組辦公室幫助,我們已與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連續對接兩輪,如能達成合作,營收將再上新臺階,更有利于企業向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領域轉型。”長春中拓模塑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總監賈旭光表示:“政府已經做得非常到位,剩下的要用公司的技術實力‘說話’!”
從一家企業的發展,可以看到一座城市的奮進。長春中拓模塑科技有限公司的發展折射出長春向“新”逐“綠”而行,從傳統的機械加工到自動化生產線,再到“綠電”“零碳”智能工廠……一場推動實體制造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的產業革命正在加速推進。
作為奧迪在華首個生產純電動車型的生產基地——奧迪一汽新能源汽車項目進展迅速。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千億級產值規模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為構建東北對外開放新格局,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助力實現碳中和目標發揮重要作用。
一汽弗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動力電池項目建設順利進入竣工決勝階段。項目達產后每年可滿足100萬輛電動汽車配置需求,年產值超200億元。
此外,富賽電子產業園、玲瓏輪胎、中法智能產業園等一批關鍵汽車零部件項目相繼開工建設、竣工、投產,助推傳統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轉型升級。一個個重大產業項目加速落地、開工、投產,為長春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也折射出長春與日俱增的產業吸引力。如今,越來越多上下游企業集聚北國春城,萬億級產業集群聚優成勢,發展動能疊加效應開始顯現。
向“新”成長 工業經濟“最強引擎”
新興產業的有力支撐,亦是我市工業經濟的新亮點。
浩瀚星空,群星在軌。讓世界近在眼前的“吉林一號”衛星,是全球最大的亞米級商業遙感衛星星座,成為助推長春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在“吉林一號”背后,長春長光宇航復合材料有限公司等一大批相關企業迅速崛起,它們上下游銜接、資源互補,構成航天信息產業集群。
在龐大的工業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正呈現出一股新興之勢。
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市實施了雙倍增工程促“雙翼齊飛”。圍繞生物醫藥和光電信息兩大重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雙翼”,依托高新區、經開區和中韓(長春)國際合作示范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帶,依托經開區、北湖科技開發區打造光電產業發展帶,全力打造“長春藥谷”“長春光谷”雙帶雙基地,三年內將力爭實現投資和產值“雙倍增”。同時,推動農產品加工、新材料和能源產業提升規模、強化創新、延長鏈條,實現高速、平穩、健康發展,全力夯實工業經濟“基本盤”。
如今,戰略性新興產業已成為長春工業振興發展最強勁的“動力引擎”。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