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5月的田野,綠意盎然。
眼下正是稻田插秧的黃金時節,一臺臺高速插秧機來回穿梭,一株株翠綠的秧苗整齊有序地插入水田里。機械化插秧、有機種植、訂單農業、綜合種養……眾多水稻生產新模式齊上陣,農田增效、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泛著綠色光芒的稻田里,多種硬核技術輪番登場——傳統農業正經歷著脫胎換骨的變化。
水稻是我市種植面積排名第二的糧食作物。由于晝夜溫差大,又是一季稻,長春稻米素以品質佳而著稱,被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授予“中國優質粳米之都”的稱號。2023年,我市水稻計劃插秧面積270.55萬畝,而“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正是這幅畫卷的底色。
向科技要產量、要質量,是稻農經營的新方式。作為我省三大水稻優勢主產區之一,近年來我市組織引導農民開發利用農業資源,以水稻標準化生產為手段,全面推進全程機械化。而綠色種植與技術創新,依然是今年全市水稻生產的重中之重,高標準農田“版圖”持續擴大,綠色有機種植成為產業發展的風尚,稻蟹綜合種養正由試點開始向示范區、基地延伸……一項項關鍵技術的集成應用,破解了制約水稻高效生產的發展瓶頸。
當標準化、機械化、專業化等,成為春耕的關鍵詞,現代農業之路就會越走越寬廣。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