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安部、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國家網信辦、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國家藥監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等十一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就進一步加強醫療美容行業監管工作、規范和促進醫療美容行業發展提出一系列針對性舉措。(據《北京青年報》)
《指導意見》在多個方面作出規定,而在這些規定中更引人注目的是,明確規定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
醫療美容兼具醫療屬性和消費屬性,但長期以來,其消費屬性被“過度開發”,導致醫美服務更像是一種純商業活動。比如,進入醫美機構大門,首先見到的可能并不是導診護士,而是迎賓、導購、促銷人員。在線上,“網紅引流”、圖文“種草”等醫美營銷行為也十分常見。此外,簽訂醫美合同、處理醫美糾紛等也都帶有濃厚的商業味道,商業領域的很多做法都被直接照搬到醫美領域。
醫療美容的醫療屬性頻遭忽視,還體現在無資質、超范圍執業等在醫美領域成為普遍現象,不僅生活美容機構經常越界提供醫療美容服務,甚至連毫無醫療資質和經驗的家政服務人員在經過短期培訓后也敢在人臉上動刀子、打“醫美針”。通過自媒體營銷醫美藥品或器械,如今已經變成一些人的創業手段。醫美的醫療屬性日益變淡,“黑機構”“黑醫生”“黑藥械”就有了渾水摸魚的生存空間。
醫美領域常見的亂象若發生在醫院里不僅后果嚴重,還會讓人感到匪夷所思。比如,醫美維權因沒有索要和保留好病歷、檢測單、發票等就診資料導致證據不足而失敗的案例比比皆是,但在醫院,這種現象幾乎不可能發生。《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條例》第十五條規定: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應當填寫并妥善保管病歷資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篡改、偽造、隱匿、毀滅或者搶奪病歷資料。醫院因病歷資料不全、篡改或偽造病歷而輸掉官司的案例十分常見。這兩種現象形成鮮明反差,是醫美服務的醫療屬性“褪色”的真實寫照。
由此看來,醫美服務的消費屬性掩蓋醫療屬性,是醫美亂象產生的一大根源。明確醫療美容服務屬于醫療活動,為醫美服務正本清源,將無資質機構和人員擋在行業門檻之外,運用醫療法規和行業技術規范等來強化監管與約束,醫美亂象才能逐步得到根治。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