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月4日,“女子遇‘糖果刺客’6塊糖賣466元”話題沖上微博熱搜,引發網友對“糖果刺客”的討論。6日,記者聯系磁器口景區,工作人員稱,該店售賣的是手工現制糖果,蔣女士也是試吃后覺得還可以才買的,雙方主要分歧在價格表述上。該人士分析,店家說的是12.8元/50克,消費者對50克可能沒什么概念,最后算下來400多元錢,感覺比較詫異,一下子無法接受。
(據《成都商報》)
所謂明碼實價,應當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數字確切,每個消費者看到的價格數字是一樣的;二是計量單位符合消費者普遍的認知習慣,便于消費者直觀比較商品是便宜還是昂貴,從而決定是否購買。只有滿足這兩個條件的“明碼實價”,才算得上誠信經營。
上述案例爭議的分歧點,并不在糖果本身的價格是否虛高,而在于價格的表述上,即按50克計價,12.8元/50克。客觀來說,糖果按50克計價,并不符合普遍認知習慣,甚至在沒有明確提示情況下,有些人會誤認為是半公斤的價格。如此語境下形成的消費,便可能夾雜某種誤導的因素,讓消費者產生上當受騙的感覺。
類似在標價上打擦邊球誘發消費的糾紛并不鮮見。比如,某景區的餐飲商家曾對一些名貴海鮮以50克論價,誤導游客點單,進而產生天價餐費,被認為是強制消費、宰客欺詐。本案例也發生在景區,商家銷售糖果也是采取以50克論價的計費方式,消費發生后還不能退貨。即便商家主觀上沒有強制消費的故意,但如此計價銷售,客觀上對消費者構成了誤導,導致交易的誠信成色缺失。不是說不能以克計價,黃金白銀以及一些名貴中藥材就是以克計價,但消費者很習慣。尊重消費習慣就是一種誠信。
經過多年的市場整治,明碼標價現在已經普及,但用大眾的消費習慣來表述價格還應特別強調,使之成為商家的共識。“糖果刺客”之所以引發廣泛關注,是因為人們對這類涉嫌宰客的行為深惡痛絕。價格表述小細節,關乎市場誠信大課題,不僅要求商家嚴格自律,遠離一些小伎倆、小套路,監管部門也應當加強日常管理,細化監管內容。只有讓消費者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玩得開心,市場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