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一個噩耗引發全網關注,甘肅越野馬拉松事故導致21人死亡,據報道,遇難者中包括多名國內越野跑的頂尖選手。根據官方通報,極端天氣導致氣溫驟降使得選手失溫、失聯,不幸遇難。其中,失溫一詞,對于絕大多數人來說都很陌生。
失溫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判斷自己失溫了?一旦出現失溫該怎么辦?5月23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一科副主任樊麥英主任醫師為大家做了詳細解讀。
“失溫是低體溫的一個表現”
“在南方地區,這種情況很少見。”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一科副主任樊麥英主任醫師表示,失溫應該是針對戶外運動的一個說法,在醫學上被稱為凍傷、凍僵。醫學上核心體溫(肺動脈、直腸、膀胱溫度)低于35℃被認定為凍僵,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引起人體多臟器多系統的損傷。
“失溫是低體溫的一個表現,它與外界溫度、風力大小、環境濕度等因素相關。”樊麥英教授表示,在臨床上,嚴重的低體溫凍傷對人體有幾方面的影響,比如神經系統、循環系統、呼吸系統等。長時間暴露在低溫環境下對大腦神經系統會有損傷,比如出現記憶力不好、健忘等。此外,還會出現感覺上的消失,比如痛感。再往后發展可能會出現意識不清楚、昏迷等。
“低體溫也會對心臟循環系統造成損傷。”樊麥英教授介紹,體溫下降會影響心臟血管,導致心率減慢、血壓降低,甚至嚴重的心律失常如室顫,心跳停止。低體溫還易導致呼吸變慢、變淺,缺氧引起器官衰竭,損傷呼吸系統。除此之外,低體溫對于其他器官也有影響。
對于普通市民來說,如何判斷失溫更重要。樊麥英教授表示,當失溫達到一定程度時,人會變得反應慢、寒戰、呼吸不好、神志不清甚至出現心律失常,這些狀態都提示可能出現了失溫,要盡早進行處理,及早干預對愈后影響不大。
不建議喝酒取暖,會加重循環臟器的損傷
樊麥英教授表示,首先要脫離低溫環境,選擇一個避風、溫暖的地方,能找到熱源更好。其次,要把濕掉的衣服盡快換掉,注意保暖。第三,不能再劇烈運動,注意休息。如果神志清醒的話,可以進食一部分高熱量的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比如巧克力等。
“不建議喝酒取暖。”樊麥英教授表示,喝酒會擴張外周血管,身體感覺到熱,但這是個散熱的過程,后期血管收縮反而會加重循環臟器的損傷。
如果情況嚴重,人已經不清醒,首先要判斷是否有呼吸、脈搏,凍傷的病人與其他患者不同,一旦體溫下降會讓病人整個臟器循環代謝減慢,自己判斷沒有脈搏,可能處于低代謝狀態,因此在院外不能輕易給病人下死亡診斷。
樊麥英教授表示,如果病人呼吸微弱,可以進行口對口人工呼吸。如果判斷大動脈沒有搏動,要立即開始心肺復蘇,盡快轉運到專業醫療救治場所進行救治。
科普
極端天氣下運動需要注意什么?
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一科副主任樊麥英主任醫師提醒,在極端環境下,首先保暖措施要到位,要做好預防措施,不要在極端環境下劇烈運動,要調整好運動節奏,不要大量出汗,因為大量出汗熱量會消散出去,導致體溫更低。其次,對于運動者穿的服裝也有要求,盡量穿防風透氣的衣物。第三,要準備好食物,帶一些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多喝水,防止脫水。
樊麥英教授表示,在高海拔地區易引發高原性肺水腫、腦水腫,做劇烈運動更危險。她建議,到了高海拔地區,3天內不要做高強度的運動,有一個適應的過程。這里所謂的高強度運動,主要也是相對于個人來說。其次,要注意是否有基礎疾病,不管是低溫還是高原反應危險系數都很高。
如果出現失溫,這兩件事不要做。“不能給低溫患者飲酒。”長沙市中心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邵啟兵表示,很多人認為喝酒之后身上會暖和,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因為酒精本身并不能給人體提供多少熱量,但是它能刺激血管的擴張,促進血液循環,飲酒之后血液循環加快,主觀上是感覺暖和,其實只是加速了身體熱量的散失。
其次,不要把外界輔助熱源用于四肢,這樣做會加速讓主軀干部位的溫暖血液流向四肢,帶走熱量,從而使得核心部位的熱量加速散發。同時,不要用過熱的輔助熱源,容易導致患者被燙傷。
記者張樹波通訊員梁輝朱文青
什么是失溫?
一般來說,失溫是指人體熱量流失大于熱量補給,從而造成人體核心區溫度降低,并產生一系列寒戰、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癥狀,甚至最終造成死亡的病癥。
失溫有哪些癥狀?
失溫可分為輕度失溫和重度失溫。輕度失溫包括患者體溫下降到33℃至35℃,同時會產生劇烈的寒戰、四肢冰涼、臉色蒼白、嚴重疲勞、語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識控制、呆滯、記憶力減退、情緒改變或者失去理智、脈搏減緩、幻覺等。
重度失溫包括患者體溫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識,進入類似冬眠的狀態。具體表現為肌肉不再痙攣、脈搏和呼吸速度放慢、體表血液循環大幅度下降、喪失意識等。(記者張樹波通訊員梁輝朱文青長沙報道)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