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體報道,沙特投資部和國內造車新勢力華人運通(高合汽車)簽署了一項價值56億美元(約合401億元人民幣)的協議,雙方將發起設立一個從事電動車研發、制造和銷售的合資公司。
對于目前境況并不是太好的高合汽車來說,一旦后期相關協議可以順利落地,且沙特方面的投資能夠到位,那困擾高合汽車的融資問題將能夠迎刃而解。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沙特多條腿走路的電動車戰略
在高合之前,沙特也已經多次投資了多家電動車企業,其發展本土電動車工業的決心非常堅決。作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國,沙特一直希望能夠擺脫對于單一石油工業的依賴。
在沙特的“2030愿景”計劃中,沙特已經制定了發展電動車的規劃,并計劃到2030年首都利雅得的電動汽車數量占比至少達到30%。
在2018年,沙特就分別投資了美國兩大電動車公司特斯拉和Lucid。
尤其是彼時沙特主權財富基金一口氣投資了特斯拉20億美元,占股比在3-5%之間,后來甚至傳出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希望以720億美元全盤收購特斯拉的新聞。
特斯拉之外,那一年沙特還投資了特斯拉的主要競爭對手Lucid,并且在2022年和2023年連續跟投兩次。
如今沙特主權財富基金已經是Lucid最大的股東,并且推動了Lucid在沙特當地建立了一座工廠。
同時,沙特政府在2022年還官宣了未來10年內將購買5-10萬輛的Lucid電動車。對于2022年全年產量不過7180輛的Lucid來說,這無疑是對其展現出的最大支持。
除了兩大美系電動車公司外,沙特還積極押注本土的電動車品牌。
2022年11月,沙特宣布和富士康以及寶馬合作推出沙特首個本土電動車品牌Ceer。
毫無疑問,這個項目大概率會由寶馬提供整車工程或是三電這樣的核心技術的支持,而富士康則找到了一個比較好的代工項目。
沙特通過和這兩家企業的合作,其本土電動車工程開發和制造能力也有望上一個新的臺階。為此,沙特將斥資6900萬美元打造一座新工廠,Ceer首款車型將在2025年投產。
高合汽車是否已經擺脫了困境
對于高合汽車來說,能夠得到和沙特設立合資車企的機會,無疑能夠幫助自己盡快擺脫當前的尷尬境地。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高合汽車在2021年和2022年的銷量分別為4237 輛和4349 輛,而今年第一季度,高合汽車銷量僅為1060輛。
對于一家車企來說,除非是超豪華品牌并且能夠依附于某個大型跨國車企集團,否則這樣的全年銷量很難讓車企實現盈利,更不要說作為新勢力的高合,前期在各個方面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
高合汽車為了能夠快速擴大終端銷量選擇了進一步拉低自己的入手門檻,通過推出定位更低的Hiphi Y來搶占更多入門級市場。
和之前的Hiphi X相比,預售價格僅為36.9萬元的Hiphi Y的價格大幅降低了20萬,正式上市之后售價有望進一步拉低。
但是Hiphi Y所在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它將直面諸如蔚來、小鵬、阿維塔、理想等車企的競爭,高合的品牌力以及體系力能否打贏這場競爭,其實并不為很多人看好。
沙特投資的401億元人民幣,雖然用于發起設立合資車企,但毫無疑問,高合將作為合資車企的技術輸出方,而401億元中的一部分將作為合資車企引入高合專利以及高合體系能力的費用。
有了這筆資金,高合可以多少緩解一下資金壓力。畢竟對于高合汽車來說,其不僅沒有IPO上市,無法從證券市場低成本融資;同時其也鮮有傳出獲得第三方資本投資的新聞,考慮到整個全球經濟大環境,中東石油資本無疑是高合最好的一個選擇。
中國車企出海之路再添新模式
我們之前總是把關注的重點放在整車出口上。誠然這幾年國內整車出口勢頭迅猛,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出口持續維持在較高的增速上,但是更多的整車出口必然會意味著我們對某些國家可能在外貿上的失衡。
換句話說,如果那些國家處于平衡貿易結構,那么通過降低貿易赤字而對國內出口的整車施加更高的關稅,那國內出口整車的性價比優勢可能在一夜之間就全部歸零。
尤其是對于像沙特這樣財大氣粗的國家來說,其必然不會甘心單純依靠整車進口來發展自己的新能源汽車產業。
在高合之前,沙特就已經重金入股美國電動車新勢力Lucid,并推動Lucid在沙特當地建廠。至于沙特和富士康以及寶馬合作打造的Ceer,更將成為沙特第一個本土的電動車品牌。
所以沙特資本和高合合作來成立合資公司,也是希望能夠將高合汽車引入到沙特當地,進一步夯實當地的電動汽車工業,尤其是能夠讓中國的電動車技術盡快進入到沙特。
未來中國車企不僅應該更多關注整車出口,而是將目光轉向在當地建立一個獨資工廠生產車型,與當地資本建立合資公司,就像之前大眾、通用和中國本土車企設立合資車企,雖然會讓渡一部分股權并輸出一部分技術,但從長遠來看,無論是在當地更好地站穩腳跟,并尋求更大的利益,這么做都是有幫助的。
高合之外,不久前蔚來也得到了阿布扎比主權基金11億美元的投資。
后期蔚來也會加大在中東市場的布局力度,無論是整車出口還是在當地建廠,都會相應提速。不缺購買力的中東,可能會成為產品力不弱的中國電動車企業下一個競相開拓的新市場。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