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勢Auto-First|柴小娜
悄然間,2023年已過半。
【資料圖】
全面進入疫后修復期的中國經濟,恢復并不如預期那樣平順快速,反而多了波折和諸多困境。中國車市在整體經濟下行的壓力下,正在經歷瘋狂內卷和價格戰,也正在經歷行業周期性陣痛和成長性波折。
與此同時,政策支持和技術破局給了中國車市無限的生機,電動化、智能化賽道擠滿了躊躇滿志的外資品牌、合資企業、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都在為進入淘汰賽出牌和布局,最終將存活3-5家的言論不絕于耳,焦慮和內卷由此蔓延。
整體來看,中國汽車品牌取得顯著成長,正在重塑行業格局。BAT強勢崛起、“蔚小理”分道揚鑣、合資車企走下神壇 、BBA被蠶食。
此外,黯然出局的品牌、企業裁員潮、工廠變賣、高管出走,車市的另一面同樣殘酷真實。
在此形勢下,走進來和走出去成為整個行業的縮影,背后是外企本土化與中企國際化的雙向奔赴。包括人頭攢動的上海車展全球車企高管的集體打卡,來訪的全球跨國高層的匆忙身影,馬斯克上演來華40小時旋風走訪。也包括上汽、比亞迪、寧德時代、蔚來、 遠景( 參數丨 圖片)等車企和供應鏈代表遠赴德國出席第十一屆中德經濟技術合作論壇。
這中間,中國車企之間還夾雜著舉報、爭論、水軍等理性與非理性的聲音,也充斥著人為強行分割的造車資本派和實力派,以及對于新能源技術路線的懷疑。
上半年車市,就這樣,藏在一個個細節里。以“出牌、蛻變、焦慮、內卷”為關鍵詞,梳理和觀察上半年車市,醞釀該醞釀的,變革該變革的。
01 變天
分兩個維度來看。
一是格局變天。這里有多個層面。首先是新能源滲透率再創新高,預計1-6月新能源滲透率穩定在30%以上。2023年前5個月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分別為:1月25.7%,2月31.6%,3月34.2%,4月29.5%,5月33.3%;
其次,中國汽車出口創歷史新高,第一的位置將無限期延續下去;
2022年中國超德國成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同比增長55.3%。2023年第一季度,超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是汽車整體出口增長的最大支撐。
我們的優勢在于三點,一是電池、電機、電控“三電”系統的自由技術和完整供應鏈;二是國內車市的規模效應;三是產品本身的硬實力。
第三,中國品牌市場占有率53.1%,連續三年上升;第四,外企本土化與中企國際化正同步前行。
二是車企變天。你看車企眾生相,BAT強勢崛起、“蔚小理”分道揚鑣、合資車企走下神壇 BBA市場被蠶食、特斯拉依舊特立獨行。
如果說攪動全球車市 風云的源頭是特斯拉,國內市場則屬于比亞迪,而這頭正在成長的巨獸,同樣將目光放在了全球。
合資車企的衰落,首要在新能源市場。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50.4%;豪華車中的新能源車滲透率33.6%;而主流合資品牌新能源車滲透率僅有4.3%。
分野與前行,在2023年從未如此耀眼。
02 出牌
政策層面的出牌是明牌,新能源汽車下鄉、購置稅延續是上半年的兩大明牌,將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利好需求釋放。
品牌間更多是暗戰。中國汽車新品牌和高端品牌在2023年上半年一度達到了井噴的狀態。吉利發布銀河系列,賽力斯發布藍電品牌, 奇瑞i-CAR,江汽釔為、長城 梟龍MAX等前赴后繼。
比亞迪更是鉚足了勁,接連推出新品牌仰望和方程豹, 仰望U8售價高達109.8萬元,刷新中國品牌高度。今天的仰望和方程豹,正在給市場重新上課。
混動技術和平臺更是連續出牌。長城汽車發布全新Hi4,吉利推出新一代 雷神電混,長安智電IDD,奇瑞鯤鵬電混C-DM,都是向混動要市場。
2023年,得混動者得天下的市場共識深入人心,應了“燃油決定生存,混動決定生死,電車決定未來”之說。
此外,一季度,中國推出了17款車型,二季度推出了19款車型。中國汽車品牌發布的全新車型,占據了全球第二季度新車發布數量的近一半。
過去信誓旦旦的蔚來和極氪,都說自己不出30萬以下車型,如今卻不得不直面市場,蔚來通過調價和換電權益調整,將主銷車型的價格拉到30萬元以下。極氪更是將30萬以下的 極氪X當做2023年的銷量擔當。
03 蛻變
出牌的結果,帶來了蛻變,迅猛而激烈。
2023年上半年新技術加速落地, 800V 高壓平臺、SiC、一體壓鑄、城市NOA開始成為極度內卷的標志之一。
城市NOA戰役,基于Transfomers的輔助駕駛不僅讓城市NOA提速,更是內卷的核心之一。小鵬、華為、理想、蔚來成為屈指可數的領頭部隊。其中,小鵬搶先落地CNGP,后又在今年6月15日宣布城市NGP在北京正式開放,成為行業內首個在北京城區內開放的高等級智能輔助駕駛。
華為高調發布ADS2.0,理想汽車的目標計劃在年底前開通100座城市的無圖城市NOA方案。
除了NOA,在 2023 年,能買到更多搭載 800V 架構平臺的車型。包括極狐阿爾法 S 華為 HI 版(750V)、阿維塔 11(750V)、小鵬 G9、小鵬 G6、問界 M9、昊鉑 Hyper GT 710 超充版/超充 Max 版等車型。
以小鵬G6為例,作為扶搖架構的首款車型,小鵬 G6 將標配國內首個量產 800V 高壓 SiC 碳化硅平臺,車樁結合最高可實現充電 5分鐘,續航 200km。
一體壓鑄更是全面開花,問界M9搭載全球最大的一體壓鑄后車體,采用了國內領先的9000噸壓鑄設備。
如果說,2019年800V、一體壓鑄還只是美好的想象,進入2023年,夢想照進現實。大功率充電樁多點開花,800V 平臺車型在補能方面的優勢被進一步放大,一體壓鑄如雨后春筍。
當然,換電和固態電池依然是大亮點。
04 內卷
一切皆可卷。
價格、產品、服務、續航、補能等,應卷盡卷。
卷的結果是生出焦慮,車企間的互懟、高管間的互掐成為常態,傲慢與偏見并存,理性和非理性,行業生態在慘烈競爭下伴隨口水戰在商業史上并不鮮見。
起亞中國首席運營官(COO)楊洪海談到起亞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言談間滿是偏見與傲慢。
中國車企的崛起和市占率穩步上升是事實,新能源轉型的速度、技術及產品,無論從那個維度看,已然占了上風。
楊洪海表示,合資車企的技術積累、人才積累,全球化經驗包括全球化盈利,遠遠大于本土車企。他直言,“讓敵人先去試傷好了,我兜里都是錢,都是技術,我又沒有放棄這個市場,在合適的時間進來收拾你們也是一種策略”。
理性去看,楊洪海的“美夢”大概率如夢幻泡影般難以實現。
車企之間,更是無法清靜。
長城汽車在2023年開始了自己懟天懟地對人的步伐,先是在各種場合與理想汽車較勁,且給李想取了“微博之王”的稱號,隨后讓自己的十余位高管團隊集體入駐微博,流量時代,長城汽車無法獨善其身,目前看結果未知。
最具轟動效應的莫屬長城汽車舉報比亞迪,就 比亞迪秦PLUS DM-i、 宋PLUS DM-i采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污染物排放不達標的問題進行舉報。
哪吒汽車聯合創始人、CEO 張勇談及友商之間的競爭時直言," 我們中國車企有長足的進步,前 15 家還有那么幾家,但是前 10 位里頭根本就沒有我們,這個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但是你看我們的內部,一幫幼兒園小朋友在里頭死掐,成年人還在外頭看著呢。"
當然,也不乏大歡喜的和諧場面。如5月9日,長安汽車與吉利控股集團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圍繞新能源、智能化、新能源動力、海外拓展、出行等產業生態展開戰略合作。
正所謂“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會走得更遠。”這句話放在車企同樣適用,不僅在國內市場,也包含出海業務拓展和全球市場競爭。
汽勢觀:上半年車市的鐘聲,敲響的是希望,也是警鐘。出牌的時機,技術的蛻變、內卷和焦慮正是當下行業生態的現狀,只有活下來,才有生存和發展的希望。(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