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出海的擴大,中日韓動力電池的市場又將應來巨變。
當不少人都沉浸在520的甜美愛情時,汽車圈也傳來一樁好“姻緣”,德國媒體報道搭載比亞迪刀片電池的特斯拉 Model Y( 參數丨 圖片)在柏林的特斯拉超級工廠正式下線。
該則消息隨后也被多家媒體證實,雖然在之前特斯拉和比亞迪都在正式場合下證明了合作的存在,但此前對于合作的內容一直撲朔迷離,特別是投產時間一直傳聞要到今年下半年才會正式投產。
但是隨著特斯拉股東大會的結束,特斯拉在全球的工廠繼續加足馬力生產來實現馬斯克恢弘的2000萬輛計劃,位于柏林的特斯拉工廠則是特斯拉歐洲銷量提升的重要一環。
【資料圖】
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每一次動作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一次特斯拉在歐洲電池供應鏈中既沒有選擇寧德時代也沒有選擇松下,而是選擇了比亞迪,在外界看來這其中又有不少值得細思的地方。
特別是在今年一季度比亞迪全球裝機量超過LG新能源成為第二的情況下,特斯拉和比亞迪的合作成果也將影響全球動力電池市場格局。
首先是在國內市場,2022年雖然寧德時代依然是鋰電一哥,但是在眾多新選手的圍攻之下其國內市占率已經較2021年有明顯的下降。在此之前,特斯拉一直是寧德時代的大客戶,特別是從上海工廠出口到歐洲市場的車輛也都是搭載寧德時代的電池。
但隨著歐洲市場需求的增長特斯拉柏林工廠開始投產,寧德時代并沒有包攬到特斯拉的電池生意,這對寧德時代來說將會損失不少的市場份額。
另外,在過去的2022年里,寧德時代的產能一直存在著限制,快速增長的需求下,寧德時代目前的產能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客戶,特別是在鋰價瘋長的情況,主機廠和寧德時代的關系變得不那么和諧了。
雖然寧德時代一直強調會保證客戶的供應,但不少的主機廠都引入了二供、三供來穩定產能,如此情況下寧德時代的市占率確實跌破了50%,僅剩48.2%。
類似的還有松下,同樣是因為產能受限而丟失了市場。作為特斯拉最早的供應商松下可以說是跟著特斯拉賺的盆滿缽滿,但是奈何自身產能有限完全跟不上上特斯拉的發展速度,沒能守住這個大客戶。
其實比亞迪在一開始并不是特斯拉的主要選擇,特斯拉其實都一直押寶在松下身上,其主推的4680電池本就計劃未來搭載到其新車 Cybertruck和改款的Model Y上,雖然特斯拉自己有工廠生產4680電池,但產能難以滿足需求,所以一直希望松下能盡快投產4680電池。
但松下的表現實在有點拉跨,關于特斯拉4680電池的投產一再拖延,在最近的一份聲明中松下表示關于特斯拉4680電池的生產將推遲到2024年4月以后,這讓曾經希望能在今年4月份大規模用上4680電池的特斯拉內心相當難受。
所以在柏林工廠上特斯拉就放棄了這位不靠譜的合作商,同時歐洲的情況和美國本土還不太一樣,沒有那么多地緣政治的博弈,可以放心的引入中國供應商來保證生產,而比亞迪也確實沒有令特斯拉失望,不只保證了柏林工廠的供應,更是讓投產提前了三個月以上。
其實除了寧德時代以外,LG新能源也是特斯拉進入國內市場后選擇的新供應商,但是包括LG新能源在內的韓國電池供應商在磷酸鐵鋰電池的生產上并不感興趣,其更專注生產三元鋰電池,但是在特斯拉需要降低成本的背景下,磷酸鐵鋰電池必然成為更好的選擇。
此前LG新能源能坐穩全球動力電池第二的位置也主要受益于特斯拉 Model 3/Y車型的暢銷,雖然其還供應給福特 Mustang Mach-E和大眾 ID.3/4,但是和特斯拉的銷量來比還是差的太多。
除了LG新能源外,SK-On主要供應現代Ioniq 5、起亞EV6、大眾ID.4等車型;三星SDI則主要供應 寶馬i4、iX和 Rivian R1T/S,但這些產品主要還是走的高附加值路線更注重單車利潤。
但是韓系電池廠的動作還是比國內廠商慢了不少,在今年一季度的市場占比中,韓國電池廠商的總份額又下降了1.3%,僅剩下24.7%,而中國電池廠商的總份額已經增長到60.9%。
此次又在歐洲市場失去特斯拉這個大客戶后,今年的市場份額可能還會下降。
至于日系僅剩的松下終于在近日有所醒悟,根據《Nikkei Asia》5月22日報道,松下年內將花費7000億日元用于設備投資,其中過半數資金將投入美國堪薩斯州的車用電池業務,力爭1年內將電池產能提高60%。
此次的投資規模是松下歷史上最大的,不僅是2022年資金的4倍以上,更是其2022年利潤的3倍,這意味著松下在動力電池上已經做好破釜沉舟的打算,想要搶回市場。
隨著比亞迪成為特斯拉的海外電池供應商后,日韓電池廠必然有所動作,畢竟之前在海外市場除了寧德時代并沒有更多中國供應商的身影,他們的基礎并未被動搖,但是在特斯拉牽手成功比亞迪后,是否會影響到其他海外客戶的選擇就很難預測了,特別是比亞迪在中國市場已經和豐田、現代、雪鐵龍,戴姆勒等車企都有接觸的前提下。
可以說隨著比亞迪電池搭載到特斯拉上,市場就已經發生了變化,對日韓電池廠來說清庫更加嚴重。但這也是國內的電池廠商的是機遇,可以預見,動力電池市場的競爭在未來只會更加激勵。
關鍵詞: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關于我們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