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宋雨婷
近期車市格外瘋狂,燃油車比著降價補貼,消費市場積極買單。新勢力再出保價奇招,應對來勢洶洶的價格戰。為什么新勢力們從不跟著大趨勢走,或許是因為很多“風”它們確實跟不起。
【資料圖】
#邊賣邊虧#
事實上,大部分新勢力沒有足夠實力跟傳統車企打價格戰,就拿“蔚小理”這三家更出圈的頭部新勢力品牌來說,即便是表面已經被市場認可,去年交付量均突破10萬大關,全部同比大幅上升,但從它們最新公布的2022財報來看,虧損仍是主旋律。
2022年,蔚來交付12.25萬輛,營收達到492.69億元,同比增長36.34%。卻創下了近三年的虧損最高紀錄,全年凈虧損144.37億元。
理想汽車交付13.32萬輛,營收達到452.9億元,同比增長67.67%。卻相較于2021年的3.26億元虧損增幅超過五倍,凈虧損為20.3億元。
小鵬汽車交付12.07萬輛,營收達到268.6億元,同比增長27.95%。但相較于2021年的48.6億元虧損金額,進一步擴大至全年凈虧損91.4億元。
細看它們的單車均價和單車利潤,蔚來單車均價為37.3萬元,單車利潤為-11.89萬元;理想單車均價為33.1萬元,單車利潤為-1.52萬元;小鵬單車均價20.6萬元,單車利潤為-34.02%。全部都是賣一臺虧一臺的狀態下,它們怎能跟得起降價潮。其中,小鵬由于單車售價相對更低,其賺錢能力也不如理想、蔚來,今年以來更有小鵬要掉隊的輿論。
#留給小鵬的時間不多了#
確實,開年以來小鵬經歷了管理層換血、工商信息變更等一系列動蕩。先是小鵬汽車的聯合創始人、總裁夏珩辭去公司董事會執行董事職務,然后原小鵬汽車副總裁、品牌公關總經理李鵬程離職,再到被稱為“汽車鐵娘子”王鳳英的加入并任職總裁,小鵬的核心管理團隊巨變引起廣泛關注。
隨后在產品方面,小鵬汽車推出了小鵬P7的中期改款車型——新款P7i,售價區間為24.99萬-33.99萬元。相比原有P7車型售價上漲,再趕上3月的降價潮,這一操作再次讓業內人士再為小鵬捏了把汗。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卻頗為自信地在年報中表示:“我們已經全面地梳理了戰略規劃,大刀闊斧地推進了組織架構調整,補強團隊能力的短板。隨著我們產品組合的優化和營銷體系能力的大幅改善,我們將恢復銷量和市場份額的增長。”
除了戰略規劃,一直以來小鵬在研發投入上也算是新勢力中比較舍得的,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小鵬投入研發高達52.15億元,同比增長26.8%,研發占總營收的19.4%。但是小鵬的研發多投入在智能駕駛上,目前回報率偏低,現如今行業競爭白熱化,留給小鵬的時間不多了。
#多投入等時機的蔚來#
不可否認,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新能源賽道,為了維持品牌力,新勢力們還需要源源不斷地研發投入和品牌建設。不僅如此,企業們還承載著供應鏈短缺、電池原材料價格暴漲的壓力。
去年碳酸鋰的價格瘋漲,鋰礦供應商及電池廠商為保證自身利潤,將成本上漲壓力轉移至下游主機廠,就連傳統車企都站出來叫苦,更何況根基不穩的新勢力品牌。
在蔚來汽車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蔚來汽車CEO李斌表示,如果碳酸鋰的價格下降到每噸20萬元,甚至更低,隨著成本下滑,蔚來在2023年可以回到18%到20%的毛利率。
李斌透露,目前蔚來正在和寧德時代商討新的價格機制,尚未簽署協議,而蔚來的半固態電池也正在積極推進量產中,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同時,蔚來今年會引進新的電池合作伙伴,3月份與中創新航合作的電池包即將上線。
不僅如此,蔚來也在進行電池方面垂直整合,尋求電池包外供與自產長期并行,目前蔚來已經計劃在安徽合肥建造旗下首座電池工廠。李斌認為,提升垂直整合能力是長期實現25%-30%毛利的重要手段。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2022年的研發費用和占比比小鵬高出許多,其在核心技術和產品研發、充換電和銷售服務網絡布局、全球市場開拓等方面持續投入,全年研發費用為108.4億元,研發占比為22%。并且,李斌表示今后蔚來的研發費用保持在每個季度30-35億元。這意味著,其今年研發投入會至少會達到120億元。
蔚來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曾說:“當企業做對一系列事情,盈利是水到渠成的”。如此看來在前期舍得巨額技術投入的蔚來,正在等待某一時間點釋放其優勢。
#理想保持平衡#
再看單車利潤虧損最小的理想,2022年也對研發的投入實現翻番,達到全年總營收的15%左右,全年研發費用達67.8億元,相比2021年的32.9億元增長了106.3%。
通過投入研發,理想在智能體驗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2022年理想已在智能語音交互、智能駕駛等環節取得顯著進展,比如其自研的高速NOA功能已供超22萬家庭用戶可用。但在銷售成本、技術研發、管理費用支出增長之下,理想2022年經營虧損隨之增大。財報顯示,該公司2022年凈虧損額為20.3億元,相比2021年凈虧損增長532.2%。
對于虧損,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認為一大短板就是供應鏈壓力,在財報發布當晚的電話會議上理想提到:“2022年下半年我們的產能爬坡還是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整個交付計劃過于激進,我們認為賣出去這么多訂單就應該交付這么多量,但是這對整個供應鏈的壓力是非常大的。”
為應對可能持續的供應鏈挑戰,理想汽車對供應鏈已實行模塊化管理,在與供應商保持緊密、互惠合作的同時,也積極加強智能電動車產品力相關的核心品類的自研自制和產業鏈垂直整合工作。過去三年,理想已開始對增程器、電驅動總成等核心零部件進行工廠的自建,保障質量和供應的穩定。
確實,蔚小理要想在新的一年實現收益最大化,除了要快速提高銷量目標,實現上游成本和風險控制的良好平衡才能更好地活下去。【iDailycar】
關鍵詞: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