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綠地不僅要好看,還要方便好用。10月13日由市發(fā)改委牽頭在市綠化園林局召開的第九場“2022年民生實事候選項目建議征集座談會”上,各界專家學者、行業(yè)代表紛紛建言獻策,觀點主要聚焦公園綠地的服務設施拓展方面。據(jù)悉,接下來,南京市的公園綠地將進一步向市民家門口的社區(qū)延伸,同時增設各類便民設施,打通服務百姓的最后一公里。
經(jīng)過多年建設,我市已形成環(huán)山、順水、沿城、連景的市、區(qū)級綠道體系,全市綠道總里程已達1377公里,新建和改造各類公園近百個,公園綠地服務半徑正逐步擴大。隨著市民生活需求的不斷提升,公園綠地已經(jīng)不僅要“好看”,其使用的功能性也越來越成為“剛需”。當天的座談會上,省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徐琴建議,城市公園內可以配備一些功能性的設施,如公共廁所、休閑椅、寵物糞便收集箱,以及一些補給性設施,如流動售貨亭或無人售貨機等。“特別是對于老人小孩和弱勢群體,要有所包容,在空間功能性和設施安排上要有所體現(xiàn)。”
相較于新城區(qū),老人生活占比較高的老城區(qū)對公園綠地的需求更大,而現(xiàn)實情況是,由于土地空間受限,配比依然不足。對此,省城市規(guī)劃院研究員級高工吳弋建議,可以結合城市更新等建設,利用一些零散的空閑地、拆遷地,增加口袋公園和小微綠地的數(shù)量和布局,同時還可以協(xié)商周邊的商業(yè)辦公和文化單位的綠化空間向市民開放。
南京農業(yè)大學教授郝日明則針對老齡化社會的到來,提出可以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老人,打造類似60歲15000步、75歲4000步、85歲2000步的循環(huán)步道。“我們大的綠道框架已經(jīng)形成,接下來要關注綠道的‘毛細血管’和‘神經(jīng)末梢’的打造,讓服務更加貼近百姓。”
市綠化園林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綠化園林局將按照代表的意見進行梳理,結合實際,篩選出更符合民生所需的民生實事。“接下來,口袋公園和綠道的建設將更加關注市民活動空間和文化的植入,比如增加運動休閑和文化展示功能,增設兒童娛樂設施和老人服務設施等,這些將成為解決民生的重點方向。”該負責人說。
據(jù)悉,我市自2020年開始啟動口袋公園建設,截至目前已建設完成21個,年底還將有部分口袋公園建成;今年基本可完成近200公里綠道建設。(記者 孫琳)
推薦閱讀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huán)球快報網(wǎng)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lián)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