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至16日,省委主要領導在焦作調研時強調,堅定依靠創新驅動轉型,依靠人才支撐強市,以特別能戰斗、特別敢創新、特別重落實的精神狀態和奮進姿態,走出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并留下了“積極探索城市和大學融合發展的新路徑”這一重大課題。352萬焦作人民群情振奮:焦作的前進方向更加明晰,焦作的未來必將更加美好。
有序謀劃、實施“懷川英才計劃”,深入推進與河南理工大學的市校融合……焦作持續強化對人才的就業創業、配偶安置、子女入學、住房保障、醫療保健等全鏈條服務,以事業留人、平臺留人、環境留人、待遇留人,讓各類人才各盡所能、各展所長、各顯風采。
隨著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的全面推進,人才正在成為焦作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突破點。
“我們將深入學習關于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重要論述精神,以更有效的舉措、更完善的制度、更廣闊的舞臺,引才育才聚才,愛才敬才用才,加快建設人才強市、打造人才高地,錨定‘兩個確保’、實施‘十大戰略’,再造發展優勢,譜寫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焦作新篇章。”焦作市委書記葛巧紅說。
“懷川英才計劃”引才育才
深耕厚植聚英才,筑夢懷川創未來。
引進具有核心技術和豐富加工生產研發管理經驗的姚琪團隊,焦作萬方精密制造有限公司瞄準解決“卡脖子”問題,上馬高端精密數控鏡面機床生產線項目,市場競爭力顯著增強。
聚才成勢,聚智興業。焦作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進“懷川英才計劃”,讓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盡情施展才華,以上下貫通、層次分明的“引才聚焦”人才政策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
加大高層次人才招引工作力度,開辟“綠色通道”,優化人才公共服務,面向海內外引進一批高層次、創新型、引領型人才(團隊),簽約一批人才合作項目。
連續多年舉辦的海外英才中原行暨焦作創新創業洽談會,吸引了美國、德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20名高層次人才攜帶項目報名參會,發布海內外專家項目510個,解決企事業單位技術難題110個,實現項目落地68個。
青年人才是希望所在。焦作扶持高校畢業生在焦創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在焦就業、吸引青年人才來焦落戶定居、健全青年人才就業創業服務機制等,持續提升政策吸引力。
2021年,焦作市引進緊缺本科及以上學歷人才4139人,為2016年的3倍多。
各行業、各領域人才來焦創新創業、貢獻才智的生動局面正在形成,人才工作在專業化、科學化、規范化道路上平穩前進。“懷川英才計劃”的人才品牌旗幟,在新的征程上獵獵飛揚。
探索市校融合共生新路
具有百年歷史的河南理工大學扎根焦作,與焦作一路相伴,共同成長。
焦作以前瞻30年的國際視野,緊盯“城市與大學完全有機融合”的目標,秉承共生共榮、共建共享、互利共贏原則,以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科研共創、企業共孵、文化共興為路徑,深度推進市校融合,堅定探索城市與大學融合發展、具有焦作特色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高標推動見態度,高位推進見成效。市校深度融合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由省教育廳廳長、焦作市委書記、河南理工大學黨委書記任組長,焦作市市長、河南理工大學校長任常務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和創新平臺建設、大學城建設、創新成果轉化、決策咨詢研究、支持“雙一流”創建等五大專班,健全推進例會及溝通協調機制。設立市校融合專項資金,支持各類項目高效開展。
推進市校文化深度融合,打造高能級文旅名城。充分發揮河南理工大學太極文化、旅游學科科研、人才培養優勢和焦作“太極勝地·山水焦作”品牌優勢,依托云臺山、太極拳兩大世界級品牌,大力推進文旅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積極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培育國際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國際文旅名城。
推進市校創新深度融合,打造中部地區新興科創名城。將河南理工大學學科專業深度融合焦作主導產業、優勢產業,突破關鍵共性技術。鼓勵河南理工大學與市域企業共建省級以上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院士工作站、中原學者工作站、博士后工作(流動)站、中試基地、產業研究院等創新平臺和載體,推動市域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共建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合作設立“產業引導基金”“成果孵化基金”,共同建設科技成果項目庫和人才庫。
近日,河南理工大學與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聯建的新材料產業學院獲批組建,成為市校融合的點睛之筆。
推進市校人才深度融合,打造中部地區人才強市。加快引進焦作經濟社會發展緊缺急需的高層次產業科技領軍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快引進培育高等教育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建設特色突出、優勢明顯、能夠帶動引領焦作產業發展的高水平學科。分行業、分門類、分領域科學組建河南理工大學智囊團。開辟河南理工大學畢業生留焦創業就業“綠色通道”,每年留住河南理工大學1000名至2000名畢業生,變“流量”為“留量”。
推進市校美麗鄉村共建深度融合,打造鄉村振興河南樣板。依托河南理工大學太行發展研究院,為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焦作乃至河南的順利實施提供智力支持和決策咨詢服務。發揮城鄉規劃、建筑設計、環境設計等專業優勢,設計優化鄉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持續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重點開發黃河流域和南太行兩大文化旅游資源,共同探索農村新產業新模式,培育一批鄉村文化旅游觀光示范村、示范小鎮、示范園區。
市校深度融合,風景這邊獨好。
做強平臺鼓勵創新創業
千里馬,在遼闊的草原上才能奮蹄馳騁。有了人才固然重要,但更關鍵的是讓他們有用武之地。
打造高能級平臺,是突破方向。
科學評估本地資源后,焦作市下出關鍵一招——組建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打通政產學研用通道,實現“五鏈”耦合,整合高校院所、省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和龍頭企業資源,加快推進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讓人才在最需要的地方發光發熱。
焦作市產業技術科學院下設科研人才、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創業融資、研發平臺、數字云等五個服務中心,與國內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首批合作共建了中國科學院大學河南數字產業創新研究院、河南理工大學焦作產業研究院、河南(焦作)應急科學產業研究院、河南省綠色低碳產業研究院、焦作工業設計產業研究院、焦作市新材料產業研究院、焦作市四大懷藥綠色食品(藥品)產業研究院等7個產業研究院和河南省科學院環保與精細化工新材料中試基地。
設計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驅動力,是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手段。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提出,要發展工業設計、工業軟件、建筑設計、創意設計等,打造“設計河南”。
以工業設計為未來賦能,焦作市工業設計產業研究院志在先行先試,在“設計河南”建設中構建設計產業發展新高地。
該研究院引進的知名工業設計公司,為廈工機械(焦作)有限公司設計了2款叉車、1款牽引車,不僅將生產成本降低了25%,更將銷售價格提升了22%,利潤提升了150%。
焦作高度重視企業這一創新主體在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在“萬人助萬企”等工作中幫助企業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為高端人才發揮作用搭建平臺、提供舞臺、鋪路搭橋。
河南理工大學的潘啟東博士擔任河南省綠色低碳產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后,大力幫助河南強耐新材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全球首條萬噸級二氧化碳礦化制建材示范線,極大提高了企業產品競爭力,生產的負碳產品固碳生態磚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訂購。
以氣魄誠意“留身更留心”
要留住人才,就要成為人才的友好之城,“留身更要留心”。
打造健康良好的人才生態環境,事業、待遇、環境一樣都不能少。
對新引進的創新創業人才(團隊),按不同層次給予項目產業化資金扶持;對新認定的省級和國家級創新型示范(試點)企業,分別給予一次性獎勵;優先推薦評審認定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申報國家和省多項重點人才計劃;對作出突出貢獻的創新創業領軍人才,授予“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等榮譽稱號。
安居是樂業的前提。焦作快速推進人才公寓、人才社區、高端人才特殊用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研究制定人才公寓中轉房制度,按照拎包入住的條件增加至5000套,有效解決人才的住房問題。
為吸引更多高校畢業生干事創業,焦作市還將進一步優化人才政策,提高高校畢業生落戶生活補貼標準,博士、碩士、本科生擬提高至每月2000元、1500元、1000元標準,連續發放三年,并取消戶籍限制。
“十四五”期間,焦作將持續推進“懷川英才計劃”,實施新一輪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清單式引進一批高精尖人才。到2025年,引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6000名、高水平創新創業人才(團隊)150個,創建省級以上創新平臺200個,建設省創新龍頭企業3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600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000家,共建產業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15個,打造科技產業綜合體25個,建成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孵化載體20家以上,創建省級以上產業研究院和中試基地5家,推動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全覆蓋。
此外,焦作還將進一步完善科研人員職務成果發明權益分享機制,探索年薪制、股權激勵等措施,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動力,加速打造集聚科研人員的創新高地。
懷衍眾流,霈為大川。焦作將持續激發各類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讓更多千里馬在懷川大地上競相奔騰,沐浴在焦作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春光”里。(記者姚廣強溫金洋)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