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下午放學后的1個多小時,西關社區民主小區內的“四點半學校”熱鬧非凡,孩子們在這里讀書、做作業、練書法、練詠春拳,度過充實而快樂的時光。“下課”后,家長們整齊有序地接走孩子,成了社區內一道最有溫度的風景線。
“每天孩子放學后都在這里學習,這里不僅有志愿者和專業的老師輔導,而且十分安全,自從來到‘四點半學校’后,孩子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家長陳先生說,他下班時間都比較遲,自從社區內有了這個“學校”,再也不擔心放學后來不及接孩子了。“現在孩子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還培養了不少興趣特長,結交了許多新朋友,社區這個舉措特別暖心。”
在社區還未開設“四點半學校”前,孩子放學該去哪兒?由誰來接送?孩子的作業誰來教?是不少家長頭疼的事。西關社區黨總支書記鄭鐘告訴記者,為解決居民生活中的煩心事、揪心事,西關社區積極創新近鄰黨建工作,把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擺在突出位置,決定在社區內開設“四點半學校”。
社區黨員干部迅速行動,準備校舍,添置黑板、桌椅、投屏等設備,并安裝了空調等配套設施,還聯系長樂區司法局、科協等單位,為“四點半學校”捐贈科普類讀物,讓社區孩子在放學后有學習場所,讓家長工作安心。
硬件設施好解決,服務也得跟上。西關社區攜手和光社工組織組建了一支由社區工作者、社工、黨員志愿者等50多人組成的志愿服務隊,福州外語外貿學院學生也加入進來,周一至周五,和社區黨員志愿者、社工一起為一至六年級的學生進行課業輔導。社區還與吳航中心小學建立共建機制,學校每個月組織教師為學生開展科普活動。
這支志愿服務隊伍不僅承擔著課業輔導老師的角色,還在每周二的科普日和周三素質拓展日,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開展知識科普、編程、趣味日語等各種活動,開設周末課堂、冬夏令營、讀書會、書法、古箏、詩歌、合唱團、詠春拳等項目,為社區孩子營造溫馨有趣的課堂氛圍,豐富孩子們的課外文化生活。
截至目前,社區“四點半學校”共吸納了33名學生。“希望社區‘四點半學校’能夠一直辦下去,繼續為我們這些家長解決大難題。”社區居民王女士說。(記者 余少林 通訊員 王至瑩)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