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啊!比誰先跑到最高點!”在寧波北侖區泰河學校,學生中正流行著一項“占領高地”的游戲。午后陽光正好,孩子們三五成群沖向操場邊的一座小土坡。不到2米高的小土坡成了孩子們釋放天性的樂園。這是今年“世界兒童日”(11月20日)記者在北侖看到的場景。
“我們希望培養充滿活力的‘野孩子’。”副校長沈斌說,建造小土坡的原料,由學校操場翻修時挖出。這些本來會被清運的土被留下,建成了孩子們用來“撒野”的土坡。眼下,這里已勝過校內其他很多運動、游樂設備,被學生公認為最具“兒童友好”特質的空間。
今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發布的《關于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通過在全國范圍內開展100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推動兒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而在全國開展兒童友好城市試點前,浙江的寧波北侖區、溫州瑞安市等地先行探索兒童友好城市(區)建設。
當審視城市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的目光,由兒童的視角發出,會有怎樣的不同?正視、尊重兒童的需求,我們能為未來種下一顆怎樣的種子?讓我們一起俯下身來,“從一米的高度看城市”。
建“兒童友好城市”
受益者不僅是兒童
“你知道,霞浦海邊的漁民是捕梭子蟹的嗎?”“為什么河蟹的腳和海蟹不同?”走進剛開館的寧波北侖區霞浦街道人亞兒童友好館,一堂文化通識課正在開講。課堂從寧波海味切入,串聯起背后豐富的霞浦地域文化,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
課堂之外,場館中眾多細節也顯露出設計者的用心。可席地而坐的蒲團替代了傳統桌椅;繪本故事區的幼兒書架剛到成人小腿高;迷你版馬桶和洗手臺、防夾手房門和隨處可見的泡沫防撞條……從兒童的需求出發,設計理念的改變,創造出一個安全、自由的空間。
這片天地是規劃時特意讓出來的。“新浦社區九村一社,有服務青年人的愛心超市,方便老年人的愛心食堂,卻沒有兒童專門的活動區。”霞浦街道婦聯副主席練海霞說,為此,規劃里的鄉賢館為兒童友好館讓了路。引入杭州專業團隊后,這里日常開設社會實踐課程,已成為周邊兒童的第二學校。目前,像人亞兒童友好館一樣的兒童友好試點項目,在北侖共有22家。
在瑞安,5家類似的兒童友好空間也嵌入市區公園、文化街區和企業。被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授予“寓言大市”稱號的瑞安,擁有8個寓言文學創作基地。今年6月,全國首個“寓言書房”落地市中心,這里的6000余冊童書、麋鹿造型書架、彩色沙發、各種多媒體設備可供兒童舉辦沙龍。
未來,這樣的兒童友好空間空間將越來越多。
兒童友好城市的概念,緣起于1996年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基于兒童權利公約所發起的一項倡議,即建議將兒童的根本需求納入街區或城市規劃,實現兒童在環境、社會和參與方面的需求與權利。目前,全球已有400多個兒童友好城市成功創建。
去年9月,全國婦聯到北侖調研時,對有一定基礎的北侖提出了探索創建兒童友好城市的建議。彼時,著力打造青年理想之城的“青年北侖”計劃開展已兩年,北侖青年人口占比提高3.46%,常住人口增速居寧波全市首位。但作為一個年輕的“移民城區”,青年涌入也帶來孩子入托難、入學難,兒童游戲空間匱乏、兒童醫療缺位、兒童工作人才緊缺等難題。這些普遍的“城市病”,在瑞安等地同樣存在。
浙江大學國家制度研究院、區域協調發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倪好曾呼吁,浙江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地市,可盡早布局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在他看來,這項需要長期規劃與投入的遠景工程,首先需要城市建設者轉變理念:“兒童友好城市”的受益者不僅是兒童,還有利于吸引和留住越來越重視子女幸福的創業者和建設者,造就更多未來人才。
5個維度
將抽象理念落在實處
和大多探路者一樣,創建工作最初是“一頭霧水”。得到全國婦聯的建議后,北侖區婦聯主席費淑娟特意將“兒童友好城市”這個關鍵詞記在手機里,后召集部門成員研讀了大量資料。有了基本認知后,北侖又開始外出“求學”。
此前,長沙市已于2015年將創建兒童友好型城市納入《長沙2050城市遠景發展戰略計劃》;2016年初,深圳將兒童友好型城市建設列入“十三五”規劃;2019年,武漢啟動編制兒童友好型城市規劃;今年,早已積極推動兒童友好社區工作的成都明確提出,2025年實現兒童友好社區全覆蓋,建成“兒童友好型城市”……
走訪深圳時,一個細節震撼了費淑娟。深圳陸續出臺了9部針對學校、醫院等場景的兒童友好建設指引,甚至細化到了教室課桌椅的擺放距離。一條條切實的條文,將抽象的理念落在了實處。帶著厚厚的范例回到北侖,她感受到了這項工作的重量。
“兒童作為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務優質共享的起點,其成長環境應該成為衡量城市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倪好認為,關注兒童成長對當下浙江發展很有必要,作為重要“窗口”,這正切合了浙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使命。
根據《指導意見》,“兒童友好”被定義為社會政策、公共服務、權利保障、成長空間、發展環境5個維度的友好。建設兒童友好城市是一個龐大的項目,涉及托育、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人身安全、福利保障等諸多領域。
今年1月,中國兒童中心與北侖區簽署合作協議,攜手共建兒童友好城區。北侖不僅將兒童友好城區建設工作寫入區“十四五”規劃,還組建起工作專班。3月,中國兒童友好城區建設交流會暨北侖兒童友好城區建設啟動儀式舉行。此后,兒童地鐵、公交專列首發,投資5000萬元的東方·未來兒童樂園項目奠基……當地還發布了《兒童友好試點項目建設的指導意見》。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這份本地方案與《指導意見》的精神不謀而合——未來3年,北侖區將聚焦“政策友好”“服務友好”“福利友好”“空間友好”“環境友好”“參與友好”六大目標領域,推進兒童友好政策研究、適兒化示范空間探索、特色兒童產業建構等十大行動。
瑞安則緊抓特色,把兒童工作創造性地與本地文化相結合。今年相繼舉辦了“中國兒童文學動漫周”“中國兒童文學動漫優秀作品推介”等活動。前不久,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受邀到瑞安進行兒童劇專場演出,《永遠永遠愛你》、新編版《小馬過河》在本地劇場溫暖上演,讓不少孩子覺得驚喜又新鮮。
尊重并傾聽
社區成立兒童議事會
腦袋方,身體小,波浪卷發,豆豆眼。今年10月,北侖區兒童友好IP主形象“小北”正式發布。這個靈感來源于北侖標志性的集裝箱形象,由當地1.5萬余名兒童投票選出,可謂兒童眼中的“萬人迷”。
但這一結果并不在兒童友好專班的預料之中。“我們設計了5個形象,投票時還把公認最好看的放在第一位,沒想到孩子們不買賬。”專班人員說,一次票選讓他們真正意識到,兒童有與成人不同的視角和思維。除了提供友好空間等硬性條件,孩子們更有被傾聽、被尊重的需求。
這一點被總結為“兒童參與友好”。這意味著,創建過程中兒童享有參與權甚至主導權。政府要聯合社區、學校等,為兒童搭建專屬他們的社會治理參與平臺。
北侖新碶街道凌霄社區黨委書記陳雪波,仍記得社區第一場議事活動中孩子們踴躍發言的勁頭。今年4月18日,凌霄社區兒童議事會成立,首批13名小議事員來自社區4個小區,通過推薦或自薦產生,最小的6歲,最大的14歲。議事會可針對社區事務,在社工幫助下自主發起議事活動。
“我的朋友都是學校同學和爸媽同事的孩子,我也想在小區里交到玩伴。”“能不能把樓道里的雜物整理好,建一個游樂園?”陳雪波驚喜地發現,童言童語中有不少社工忽略的問題。如今,在該社區凱旋華庭小區12棟樓下,一個擺放著滑梯、搖搖車和童書的“童享客廳”正式啟用。這個由小學生曹珉語與社工頭腦風暴出的產物,由孩子們選出的“廳長”管理,成為兒童玩耍的“秘密基地”。目前,北侖已成立25個兒童議事會,不少“金點子”被采納落實。
瑞安則拓展渠道,把兒童議事活動搬上了網。通過打造“智匯惠童”平臺,孩子們可以在“兒童議事廳”板塊咨詢兒童事項、向政府部門提建議。全市40余個鎮街部門需在7個工作內答復。
這種兒童參與的民主實踐,也延伸到了作為社會最小細胞的家庭中。今年,北侖開展了100戶兒童友好示范家庭評選,家有兩個女兒的沈慶一家高票當選。“作為父母,我們要理解、尊重孩子。”在沈慶家,這首先體現在從孩子的視角布置環境。一入戶,客廳一整面墻的磁力板撞進眼簾,開放環境給了孩子盡情發揮的空間,女兒們每周末都會在上面寫下自己的一周安排,再展出上周的成果,有時是一張畫,有時是一篇日記。
理解、尊重兒童的另一層面是讓孩子自己做主。沈慶5歲的小女兒每天睡前的最后一件事,就是拿出“家庭能量存折”,記錄自己當天做的有能量的事,累計起來跟媽媽換取心愿。哪些事可以獲得能量,決定權交給孩子自己。“為她的每一步成長喝彩,慢慢地,我們真的看見了兒童的力量。”沈慶說,四年級的大女兒自己策劃的“給環衛工送餃子”活動已持續了3年,她不僅能獨立統籌人員、流程,還每年都有新花樣。傾聽、尊重、放手,兒童參與正在無形中創造驚喜。
借助多元力量
開展更多特色探索
在友好的氛圍中,一些變化悄然發生。
在瑞安,曾經是幾代人共同記憶的兒童刊物《小花朵》將于12月復刊。前期征文一開啟,便收到300多份投稿。這個純粹的兒童文學平臺,讓兒童涌動的創作熱情和才能可以更充分地展現;在北侖泰河學校,經學生們建議,校方將原本的行政辦公樓層改造成學廚藝、做手工的勞動空間。感受到尊重與信任,更多學生開始愿意表達自我。
“國家的指導意見是規定動作,浙江可基于自身特色探索更多。”倪好認為,未來浙江應逐步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格局。充分利用民營經濟和服務業發達的優勢,借助多元社會力量,使“兒童友好”真正向可持續發展。
致力于益智玩教具開發的Hape國際控股集團創始人、德國人彼得·漢斯丹,十分認同企業參與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重要性。他主張將兒童友好理念融入產品研發:“兒童友好的玩具要堅守適齡性,3歲就是3歲,不是6歲的一半,每個年齡段都有最適合孩子的產品。”在他看來,“兒童友好對政府和企業都是契機,作為企業我們希望共享自己領域的專業經驗,參與規則制定。”今年12月,彼得·漢斯丹將以顧問身份參與北侖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工作。
溫州也在布局:發揮兒童眼健康專業優勢,推動特色制造業轉型升級,形成兒童產業生態鏈。“兒童產業制造業大有可為。”瑞安市委書記麻勝聰說,本地企業奧光動漫在全球益智玩具產業下行的大背景下,依靠自主研發和中高端玩具逆勢突圍。瑞安將支持傳統制造業企業向安全座椅、童車、益智玩具等兒童用品領域延伸,探索建設兒童文創產業園。
一些城市發展中的短板也開始被著重關注。比如談到兒童友好時,人們常常忽略0-3歲兒童的需求,其特殊照護的重要意義并未被廣泛重視。截至今年9月底,北侖千人托位數2.4個,仍面臨巨大缺口。今年11月,北侖區嬰幼兒照護服務指導中心內設托育園試運營,這也是寧波首家公辦托育園。未來,這里不僅是眾多寶寶“人生第一個社交場所”,也將承擔北侖區兒童早期發展及家庭科學育兒輔導等職責。
((記者 肖淙文 陳醉 應彭忠 共享聯盟北侖站 陳旻茗 共享聯盟瑞安站 夏盈瑜))
最新資訊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豫ICP備17019456號-52聯系我們:52 78 229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