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家長們很是不淡定,都在熱議國家新近發布的兩個文件——《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這兩個文件明確提升在中小學教學中體育和美育的教學地位,最重要的體現就是要納入中高考范疇。
體育早已經進入中考,不久也會進入高考,美育將在2022年全面進入中考。考試的變化,必將影響整個學校的教育教學,也將影響家長對孩子的教學導向和投入。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已經夠重了,再要增加兩門課,而且把分值提到和語數外同等檔次,家長們豈能不擔心學生的負擔。
教育部對家長的疑慮也是理解的,在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對此專門作了說明。有人問:把中小學生學習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以及參與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情況納入學業要求,這樣做會不會增加學生負擔?教育部認為對這個問題,需要辯證地看。
首先,國家頒布的課程標準本來就對中小學生藝術類課程學習有著明確的學業要求,是學生必須要承擔的學業責任。
其次,藝術類課程學習及實踐納入學業要求,有助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扭轉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錯誤做法。
最后,藝術方面的學業要求嚴格限定于參加國家規定的音樂、美術、書法等藝術類課程學習,以及參加學校組織的藝術實踐活動,“考”的都是學校“教”的內容,學生按照要求正常參加學校藝術類課程及藝術實踐活動,就可以完成學業要求,與校外培訓內容無關。
盡管教育部說得很明確,等于是給學生吃了一顆定心丸,但還是難消家長疑慮,為什么?也有幾方面的原因。
第一,只要用分數來衡量就有高低,每一個學生都想爭取高分滿分,除非以合格等級為標準,達到規定的等級折算一定的分數。
第二,體育美育學習中強調學生要有“專項特長”,這個“專項特長”如何培養?到時如何考試?一個人的專業特長有時單憑學校教學是很難形成的,必然會涉及校外培訓專心練習。
第三,每一項技能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占用時間、刻苦練習,那勢必會影響其他文化課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時間都是固定的,再怎么擠也就一天24小時,現在只做加法不做減法,文化課要求不減,體育美育又加入進來了,怎么會不增加學生負擔?
好多家長更擔心以后補課結構將發生變化,到那時如何統籌兼顧?確實是一個大問題了,到那時學生家長真的要忙得團團轉了。
教育部是明確了不加重學生負擔,但政策真正實施了,根據家長多年的經驗,覺的學生負擔不會輕。
各位,你們怎樣看?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