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化名)是省城某保險公司的一名業務員,業務能力一直非常出色。兩年前,因為懷孕、生寶寶,她的體重從孕前的55公斤直線上升到80公斤。剛開始,因為還處于喂奶期,擔心影響寶寶發育,李穎就放任自己,想吃吃,想喝喝。好不容易等到給寶寶斷奶,她迫不及待開始減肥,每天只吃一頓飯,經常餓得兩眼冒金星。同時,還加強各種運動,每天能走2萬多步,還經常去健身房鍛煉。3個月后,她的體重減掉了20斤。雖然離預期目標還有一些差距,但由于工作原因,她不得不停止減肥計劃,投入到緊張忙碌的工作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李穎的業務能力持續上升,讓她崩潰的是,體重比她的業績提升得還要快,而且體形比減肥之前還要臃腫……
這樣的減肥故事,在我們周圍比比皆是。連日來,隨著氣溫的回暖,為了迎接可以“露肉”的季節,很多人在朋友圈立下各種減肥、瘦身的flag,運動、節食、代餐、按摩等各種方法輪番上陣,然而,效果卻并不盡如人意,有人甚至出現乏力、思維遲鈍、口臭、脫發、月經不調等癥狀。對此,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體重管理門診主任醫師郗光霞表示,肥胖不僅僅代表了臃腫的體態,更重要的是會增加罹患各種疾病的風險,如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在她看來,減肥不僅是為了美麗,更是為了健康,她提醒這些愛美人士,一定要正確認識肥胖,切忌盲目減肥。
A 正確認識 看看你屬于哪種肥胖
“肥胖是體內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積聚過多的一種狀態,通常由于熱量攝入過多或機體代謝率降低而導致體內脂肪積聚過多,造成體重過度增長并引起人體病理生理的改變。”郗光霞介紹,肥胖可以分為單純性肥胖和繼發性肥胖兩大類。
單純性肥胖常常無明確原因,可能與遺傳、飲食和運動習慣有關系。醫學上也可以把它稱為原發性肥胖,在所有的肥胖當中,99%以上是單純性肥胖。這種肥胖確切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任何因素只要能夠使能量攝入多于能量消耗,都有可能引起單純性肥胖,包括年齡、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社會心理因素及遺傳因素等。
繼發性肥胖是由于其他疾病所導致的肥胖,繼發性肥胖僅占肥胖比例的1%。繼發性肥胖常常是一些內分泌代謝疾病引起,如下丘腦性肥胖,垂體性肥胖,甲狀腺功能低下性肥胖、腎上腺疾病導致的肥胖、性腺功能低下性肥胖等,分別由下丘腦、垂體、甲狀腺、腎上腺和性腺疾病所導致。“繼發性肥胖還有極少一部分是醫源性肥胖,也就是有些患者的肥胖是由于疾病而服用了某些藥物引起的肥胖,能夠引起醫源性肥胖的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可的松、氫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三環類抗抑郁藥物以及胰島素類藥物等。”郗光霞說。
根據脂肪在身體分布部位的不同,肥胖可分為腹部型肥胖和臀部型肥胖兩種。腹部型肥胖又稱為中心性肥胖、男性型肥胖、內臟型肥胖、蘋果形性肥胖,這種肥胖類型脂肪主要沉積在腹部的皮下以及腹腔內,四肢則相對較細。臀部型肥胖者的脂肪主要沉積在臀部以及腿部,又稱女性型肥胖或梨形性肥胖。腹部型肥胖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心腦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性要比臀部型肥胖發生率高得多。 另外,按照發病年齡的不同,可以把肥胖分為幼年起病型、青春期起病型及成人起病型肥胖。
“其實肥胖不單純會影響體型,使得穿衣服不好看,最重要的是會影響健康。”郗光霞說,超重/肥胖時會帶來許多的危害,使得糖尿病的發生風險增加了3倍,冠心病、高血壓、骨關節炎疾病、高尿酸以及痛風,還有脂肪肝的發生風險增加了2-3倍,還可以使脂肪肝的發生風險增加。脂肪肝是一種脂肪性肝炎,它也可以進一步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癌。對于一些女性而言,肥胖會導致乳腺癌、子宮內膜癌的發生風險增加1-2倍;對于男性,使得前列腺癌、直腸癌、結腸癌的發生風險增加1-2倍。“如今,育齡期的女性不孕不育的發生率越來越高,有很多原因都是肥胖導致排卵不好,引起多囊卵巢綜合征而導致的不孕不育。”郗光霞說。
B 科學減肥 從改變生活方式做起
明確了肥胖的原因、類型及危害,有人就問了,那該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肥胖呢?
醫學上評價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標是身體質量指數(BMI),計算方法是體重(千克)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以米為單位),按照“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制定的標準:BMI≥24為超重,BMI≥28為肥胖。
因此,醫學上的減肥不是以是否“苗條”為標準的。如果你的身體質量指數處于超重水平,就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如果處于肥胖水平,而且又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疾病,那么減肥就是疾病治療的重要部分了,具體又該怎么做呢?
“首先應控制飲食,但這并不是說就要節食、不吃,而是將攝入的能量總量限制在1000-1500kcal/天,減少脂肪攝入,脂肪攝入量應為總能量的25%-35%。”郗光霞介紹,飲食中富含水果和蔬菜、膳食纖維,以瘦肉和植物蛋白作為蛋白源。減肥膳食中應有充分的優質蛋白質,除了補充必要的營養物質,還需要補充必要的維生素、礦物質及充足的水分。在她看來,改變飲食習慣非常重要,在吃東西的時候要細嚼慢咽,延長吃飯時間,這樣可以改善腸道激素的正常分泌,減慢營養物質的吸收,從而控制能量攝入。飲食控制的目標是每月體重下降控制在0.5-1.0公斤左右,6個月體重下降7%-8%。郗光霞建議肥胖患者,最好在專門的營養師指導下制定嚴格的飲食計劃。
“其次,應科學運動,運動時肌肉組織對脂肪酸和葡萄糖的利用大大增加,使得多余的糖只能用來供能,無法轉變為脂肪而儲存。同時隨著能量消耗的增多,儲存的脂肪組織被動員起來燃燒供能,體內的脂肪細胞縮小,因此減少了脂肪的形成和蓄積,因此可以達到減肥的目的。減肥運動必須強調科學性、合理性和個體化,要根據自身特點采取適當的運動量與運動強度。”郗光霞介紹道。
C 常規方式不理想 還可通過手術減重
郗光霞介紹,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她發現,由于人們生活條件的改善,過度營養、運動減少帶來的超重、肥胖患者日益增多,而且因肥胖導致的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脂肪肝、膽結石、癌癥等疾病的人群也在明顯增加。隨著人口老齡化,老年肌少癥患者也在逐年增加。合理的體重管理成為全球性健康問題。
為幫助這些人群維持科學適當的體重、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2月中旬,我省首家體重管理門診在山醫大二院正式開診,每周二都有相關專家出診。“肥胖涉及全身多個系統病變,肥胖病人同時合并多系統合并癥,因此,肥胖患者的體重管理需要多個學科共同合作。”郗光霞介紹,體重管理門診會對就診的每位胖友首先進行身體評估,利用儀器測定體脂含量、肌肉含量、體質指數等肥胖指標,并進行相應的血液檢查以明確是單純性肥胖還是繼發性肥胖。營養科專家會根據相關檢測,綜合評估就診者的營養和健康狀況,評定患者的肥胖程度,設立健康檔案,量身定制個性化的減重飲食方案;相關臨床專家針對肥胖引起的一系列內分泌相關疾病進行診治,并定期開展疾病科普宣講;健康管理師則為患者提供運動、心理、行為方面的綜合指導,并開展長期健康指導,有效預防肥胖及體重過輕帶來的并發癥,為有體重管理需求的患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務。
“飲食控制、運動治療或藥物治療,有時候不能達到理想的減肥效果,此時外科手術治療可以用于這一部分患者,使肥胖患者獲得長期而穩定的減重效果。”郗光霞介紹,胃腸外科手術不僅能減重,同時可能改善甚至治愈肥胖相關的多種代謝疾病,尤其是Ⅱ型糖尿病,治療重度肥胖,預防、減緩,甚至阻止肥胖病發生和發展。
減肥手術最早始于上世紀50年代,經過外科醫生半個多世紀的不斷探索及研究,手術方式有了進一步的改良及完善。根據減肥的原因不同,減重手術可分為三類:一、限制性手術,如可調節胃束狀帶、袖狀胃切除術;二、吸收不良型手術,如腹腔鏡膽胰曠置術與十二指腸轉流術;三、既限制胃容積又造成吸收不良的胃旁路手術。
上世紀80年代,腹腔鏡技術被引入肥胖外科后,更是給減肥手術的發展帶來了關鍵性的影響。近十幾年來,隨著腹腔鏡技術臨床應用的成熟與發展,腹腔鏡手術已成為治療肥胖癥的標準手術方式。腹腔鏡手術與傳統開腹手術相比,具有微創手術打擊小、恢復快、住院時間短、圍手術期風險低的優點。全球每年減肥手術在20萬例以上,歐美國家已經超過100萬的肥胖和糖尿病患者因接受外科手術治療而獲益,減肥手術已經成為美國最常實行的胃腸道手術。臨床研究證實,減肥手術后78%糖尿病完全緩解,87%糖尿病部分緩解,70%以上高脂血癥緩解,61.7%高血壓完全緩解,78.5%部分緩解,80%以上睡眠呼吸暫停得到緩解和改善。(記者 薛琳 實習生 薛思媛)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京ICP備2022018928號-24聯系我們:315 541 1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