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不久前,貝殼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因肺癌病情惡化去世的消息再次引起人們對肺癌的關注。市肺癌診治中心主任、市腫瘤醫院肺部腫瘤科王長利教授表示,肺癌是我國發病率、死亡率始終居于高位的惡性腫瘤,日常養成良好習慣,做好腫瘤篩查是預防肺癌的最有效方式。
這幾類人是肺癌高發人群
導致肺癌發病率、死亡率逐年上升的原因,主要與人們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其中吸煙、二手煙是最為突出的誘因。吸煙是已被公認的引起肺癌的首位高危因素,八成以上的肺癌患者被認為是因長期主動吸煙或被動吸入“二手煙”所致。有數據表明,吸煙人群的肺癌發病率比不吸煙者高10至20倍,其中男性吸煙者患肺癌的幾率是不吸煙者的23倍,女性是13倍。王長利教授表示,開始吸煙的年齡越早,煙齡時間越長,吸煙的數量越大,患肺癌的危險性也越大。吸煙20年以上的人群、從20歲以下就開始吸煙的人群、每天吸煙20支以上的人群,都屬于易患肺癌的高危人群。
除吸煙外,環境污染,如大氣污染、粉塵污染、室內裝修和烹調油煙造成的居住環境的空氣污染等,也是誘發肺癌的重要因素。此外,一些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結核、彌漫性肺間質纖維化等患者,發生肺癌的幾率也高于其他人群。
因此,建議年齡在40歲以上、長期吸煙、有腫瘤家族史、有職業暴露史等人群,每年進行一次肺癌篩查。對于健康人群,也應做到盡早戒煙控煙、拒絕被動吸煙、重視并積極治療肺部慢性疾病、遠離室內外空氣污染,爭取從病因上預防肺癌。同時,在霧霾天氣或粉塵環境中,可以通過佩戴口罩、減少開窗、使用空氣凈化器等手段,有效預防部分呼吸系統疾病。對預防肺癌腫瘤來說,戒煙和定期篩查才是已知的有效預防手段。而且,在醫學臨床中發現,不吸煙的肺癌患者在治療效果方面要明顯好于吸煙者。
治療方式個體化、精準化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能夠被早期發現、早期診斷的肺癌患者也越來越多。當前,腫瘤外科的治療已經轉向個體化、精準化,更強調選擇適合不同患者病情的手術切口,盡可能地為患者保留正常臟器功能、減少患者肌體系統損傷。比如,以胸腔鏡、達芬奇機器人為代表的微創手術,只需要在患者的身上切開幾個2至3厘米的小切口,就可以將腫瘤完整切除,并進行徹底的淋巴結清掃。與傳統的開胸手術相比,微創手術不用切斷患者的肋骨,肌肉損傷也低,具有創傷小、疼痛輕、對呼吸功能影響小、恢復快等特點,患者在手術后3至4天就可以出院,早期肺癌的治愈率可以達到95%左右。所以,一旦檢查出患有肺癌,患者切勿恐慌,更不要產生放棄治療的想法。
定期復查,勿輕信偏方
一些癌癥腫瘤患者在經過手術治療并出院后,為了調養身體,可能會盲目地聽信一些民間偏方、治癌秘方,甚至對一些保健品的過度宣傳深信不疑。還有部分患者在手術后感覺癥狀緩解,就自認為已經治愈了,不再按醫囑復診復查。其實,這些做法都是萬萬不可的,患者在手術后一定要遵照醫囑定期復查,持續接受正規的治療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有效地預防病情復發與惡化。(本報記者莊媛)
推薦閱讀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