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醫保局的“靈魂砍價”又雙叒叕來了。近日,國家醫保局在天津完成首次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工作。通過公開競價,心臟支架的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降至700元左右。(11月8日 《工人日報》)
國家隊果然出手不凡,支架價格從均價1.3萬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若按意向采購量計算,預計能給全國患者節約109億元,這不僅會大大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讓醫療支付壓力變低,有利于醫保可持續運行,也會深化國家集中醫療采購制度,破解長期困擾患者的“看病難、看病貴”。
心臟支架大幅度降價固然是一件好事,“靈魂砍價”以公開公正的競爭,擠掉了貓膩,砍出了“地板價”,但是,作為一名普通老百姓,愿意站在微觀的視角,來分析心臟支架這一重要醫用耗材,在大幅度“跳水”后,給公眾帶來的“心病”。
首先,心臟支架由原來的天價,降到目前的“白菜價”,質量能否有保障?原先,醫療市場上國產支架價格大概在9000到1萬1。進口的貴點,從1萬5到1萬9不等。但這次,價格一把殺到不到800塊,平均降幅超過90%。有醫藥代表在聽到報價后,連連說道,“這個價格太可怕了,太可怕了!真的太可怕了!”甚至還有人說,“你們敢用嗎?我反正不敢。”
這些話聽起來有些夸張,甚至危言聳聽,可對于生產企業而言,昔日是暴利,現在可能變成了微利。哪些生產廠家有搞好質量與產品創新的動力嗎?若質量出現的問題,那就等于心臟上安裝了“定時炸彈”,不但不能救命,也會致命。
其次,“地板價”的心臟支架,會不會產生有價無市、低價斷供等“中標死”的窘境。作為第一批抗癌藥進醫保后,由于是大幅度降價,就曾出現過低價斷供現象,患者沒有醫保藥可用。若支架降價了,但醫院里卻沒有,如果患者想用還得用高價支架,那么,“白菜價”就是望梅止渴,國家的好政策會被架空。
此外,現在醫療手術費原本就低,現在國家又整治“以藥養醫”,若不能提高醫生的診治費,很可能讓醫生告別公立醫院,進入待遇高的私立醫療機構,如此一來,再便宜的心臟支架,會因為沒有好醫生而派不上用場。
顯然,心臟支架的國家集中采購,談出了“白菜價”,僅是邁出了一小步,如何兌現這一國家制度利好,關鍵要做好“后續”文章,一方面,要讓醫保、市場監管、稅務等部門,在耗材生產、采購、使用、配送、付款和質量監督等全鏈條形成政策合力,出臺稅收、金融等優惠政策,降低生產成本,激發企業生產動力。與此同時,出臺“以技養醫”配套制度,落實結余留用等正向激勵機制,有效化解“招而不用”“有價無市”等頑疾。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