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那些經常愛擼鐵的人來說,更多的肌肉對抗癌癥更有力。
一項發表在《柳葉刀•腫瘤學》的研究顯示,肌肉質量低的癌癥患者會經歷更多的并發癥、更長的住院時間和更低的生存率。
研究人員分析發現,男性患者的肌肉減少癥比女性更常見;結直腸癌患者的肌肉減少癥比其他癌癥患者更常見;65歲以上患者的肌肉減少癥比年輕患者更常見。肌肉質量可以充分說明一個人的整體健康狀況,尤其是在患有慢性疾病的情況下。
有研究表明,相比于肌肉質量低的人群,肌肉質量高的人群,患乳腺癌(女性)后,生存機會也比較高;在重癥監護病房(ICU)內花費的時間更少,并且有更好的生存機會;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后,呼吸功能更好,骨質疏松癥的發生率更低;在長期護理環境下,發生更嚴重的阿爾茨海默病的可能性較低。
肌肉質量的下降,會使患者更難以抵抗疾病。損失10%的肌肉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和感染風險增加;損失20%會出現渾身無力,康復緩慢;損失30%的患者,會因太虛弱而無法坐下;而損失40%通常會有致命危險。
肌肉質量對人體有著重要作用,但從30歲左右開始,人體內的肌肉質量會下降。事實上,失去肌肉很容易,但恢復肌肉卻很難,就像3天失去1公斤的肌肉,而你幾乎不可能在3天就增加1公斤肌肉。
Copyright (C) 1999-20120 www.fjgrament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環球快報網 | 聯系我們:265 073 543 9@qq.com